正文 第二百六十章 明史熱(1 / 2)

翌日,張鐸先打電話給金玉芝道歉,然後又去金懷中家“坐而論道”,談到很晚才回。而秦蘭則是在張鐸家住了一個禮拜才走。

萬邦影視這邊,《大話西遊》還在火熱的上映中。公司的其他劇集也在不停地籌備、開機、拍攝、殺青、上映,循環往複。萬邦影視雖然靠張鐸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發展壯大,卻不能光指望張鐸的小說,畢竟數量太少了。

張鐸已經把萬邦影視的工作停了下來,宋思危和金玉堂雖然略有不滿,卻也不好說什麼。張鐸畢竟還隻是一個高中生,雖然他的所作所為,沒有一點高中生的樣子。

目前還是寒假期間,但大部分學校的高三學生都在開課,張鐸卻是不急著去的。他現在每天主要忙的是《明朝那些事兒》的碼字工作。

《明朝那些事兒》銷量過千萬冊,做為改革開放以來發行量最大的十五套書之一,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前世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行。張鐸既然抄了,自然是不會半途而廢,總要把它抄完。

整套書籍一共七冊,九十六萬多字,平均算下來,一本書還不到十四萬字。加上張鐸之前連載了三十多萬字,如今還差六十多萬字而已。張鐸以一天五萬字的打字速度,總算在二月底的時候,把整部書的書稿全部敲了出來。至於書號,則有蔣先誠去申請,現在就等張鐸交稿子,好準備印刷了。

張鐸敲完最後一個字後,把文檔關閉,放到u盤裏。起身拿了大衣,下樓開車,駛向了龍宇大廈。

這是濱城市鬆新區新建的一所大廈,位於鬆新區cbd的核心位置,風景優美,綠化覆蓋率很高。《鬆江晨報》報社和萬盛圖書公司都搬到了這所大廈,隻是不在同一個樓層罷了。

張鐸開車到了龍宇大廈,乘電梯到了十六樓,萬盛圖書公司的辦公樓層。一路上跟張鐸點頭問好的聲音絡繹不絕,張鐸隻是微笑致意,目不斜視,大踏步進了蔣先誠的辦公室。

大概是為了顯示自己是圖書公司老總的緣故,蔣先誠的辦公室,整整一麵牆都是圖書。張鐸進來的時候,蔣先誠正帶著一副眼鏡,趴在書架上不知再找什麼書。

“蔣叔叔,忙什麼呢?”張鐸笑著說道。他進辦公室自然不會不敲門,但也不會站在門外等著聽請進倆字。

蔣先誠轉過身,露出一個和煦的笑容,朝張鐸走了過來。“我找本關於明朝的書,是黃仁玉先生的《萬曆十五年》。”

張鐸重生的這個世界,雖然跟前世有很大差別,但也不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所有人的人生軌跡都受到了影響。比如這個後來赴美求學的黃仁玉博士,依舊在82年的時候寫出了改變國人閱讀方式的《萬曆十五年》。

“那是很好的一本書,值得一讀!”張鐸由衷地讚歎了一句,然後坐到沙發,掏出優盤說:“我的《明朝那些事兒》已經全部截稿了!”

蔣先誠雙眼一亮,伸手接過u盤,“太好了,如果說《萬曆十五年》影響的是曆史學者和普通的史學愛好者的話,你的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才是真正改變普通國人讀史的書籍啊!”

張鐸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聽蔣先誠繼續說道:“張少,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你這部書籍啊!”

跟前世《明朝那些事兒》遭遇質疑不同,在這個世界裏,它的命運顯然更加坎坷,足足被禁止連載出版了一年多,如今才算有重見天日的時刻。

張鐸嗬嗬一笑,那樣子有幾分不屑,“一年的多的時間,恐怕好多人都忘了我曾寫過這麼一本書了吧!”

“如果是別人寫的,在這麼長的時間裏,讀者可能早就忘了。但是張少你寫的,可還是有好多讀者念念不忘啊!不信你去問老唐,他那可是一直有收到谘詢《明朝那些事兒》的讀者來信啊。”蔣先誠坐到沙發上說道。

“哦,那就好!蔣叔叔,稿子我就交給你了,你盡快把整套書出版了吧!”張鐸卻站了起來,準備起身回家。

“張少,你好不容易來一次,要不給大夥開個會,鼓鼓勁吧!”蔣先誠提議道。

張鐸想了想說:“算了,還是下次吧,我這邊回去還有事情要忙。”

“哦,忘了你還要回去複習,準備高考了,那就不耽誤你時間了!”蔣先誠起身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