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如願以償(2 / 2)

蔣先誠則嗬嗬笑著說:“阿鐸,你人雖然聰明,可惜江湖經驗太淺,那個所謂的在連載一半的時候改編拍攝,連載結束的時候上映,不過是影視公司囤積劇本的手段罷了!”

張鐸聞聽,虛心請教道:“哦,這當中有什麼蹊蹺,還請蔣叔叔不吝賜教。”

蔣先誠喜歡的便是張鐸這不驕不燥,虛懷若穀的性子,當下也不賣關子,娓娓道來:“這緣故嘛,還要從95年說起。當時廣電總局向八家民營電視劇製作機構核發了《電視劇製作許可證(甲種)》,實現了電視劇製播分離。而到現在全國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權的單位已達三千多家。

頭幾年的時候,製作公司利潤率極高,導致後來熱錢湧入,煤老板,礦老板,洗黑錢的,捧明星的,都來插一腳。現在每年拍出的電視劇有一萬五多千集,可能播出的隻有六七千集,一多半的電視劇拍出來後隻能扔到倉庫爛掉。而播出的那部分,能上黃金檔的,隻有兩千集左右,而能賺大錢的十不足一。

那些大老板,玩票的,捧明星的,虧點錢可以不在乎,可對於那些有誌於影視市場長遠發展的,便要爭這一線生機。他們到處低價買那些連載小說的改編權,有的留著自己拍,有的則是轉手賣掉。至於所謂的連載一半的時候開機,連載結束的時候上映,不過是種理想狀態,目前也就王誠的小說有過這種待遇。其實大部分的作品都要連載到後期,甚至結束的時候才會有公司談改編,一年內能上映都算快的了。”

張鐸聞聽,有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怪不得他最近怎麼想都覺得有些不對,原來是這樣。幸虧自己沒糊裏糊塗的把改編權賣出去,不然戴安民買回去束之高閣,那《天龍八部》豈不是幾年內都無法搬上熒幕了。

他前世對電視劇市場有過一些研究,現在的激烈競爭狀況,和前世10年的時候很像,可見這個世界的電視劇發展是要比前世提前“繁榮”的。如此看來,這個世界電視劇大製作的時代馬上就要來臨了,如果能讓《天龍八部》開啟這個大製作時代,到也是個不壞的選擇。

張鐸回到興山後,一邊安心寫稿,一邊著手改編劇本,倒也忙的不亦樂乎。金玉堂回到濱城之後就沒了音訊,張鐸也不著急,他不相信看過書稿的影視製作人會對此無動於衷。不然的話,張鐸提出要當導演的時候,對方早就拂袖而去了,哪有閑心跟他討論如果當導演該如何籌備的話題。既然他們要比耐性,那就看誰有耐性好了。

期間戴安民倒是爆出一個猛料,張鐸在央視的《新聞聯播》中看到:“昨日,聖心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一百萬元的天價,購買了曆史類暢銷文言小說作家王誠正在連載的《後三國演義》的影視改編權,聖心影視製作公司宣布將與央視聯手共同投資一億元來拍攝這部史詩巨著,這是自94版《三國演義》以來投資第二高的影視巨作,聖心公司總經理戴安民宣稱,《後三國演義》的出現預示著電視劇大製作時代已經來臨了。”

大概是被戴安民的動作嚇著了,新聞播出的第二天,宋思危和金玉堂便一起來到了興山,與張鐸商議起購買影視改編權的事。

宋思危提出用三十萬元買《天龍八部》的改編權,被張鐸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即使加到五十萬也毫不鬆開。

宋思危笑了:“你該不會認為你的書可以賣到與王誠比肩的價格吧?”

張鐸也笑:“我認為完全可以,但你們拿的出與戴安民比肩的投資嗎?”

宋思危伸出手說:“一點下風也不肯落,希望我們能合作愉快吧!”

張鐸伸出手說:“但願吧,我的改編權費不收,可導演費你們一分也不能少我的,一口價五十萬。”

兩隻手握在一起,宋思危說:“成交。”

張鐸一臉認真地說:“我說的是美元!”

宋思危把張鐸的手打到一邊說:“少廢話,我說的是盧布。”

翌日,宋思危和金玉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萬邦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將以一元錢的象征性價格,購買孟南星正在連載的《天龍八部》影視改編權,該公司將會與鬆江衛視共同出資三千萬來投拍史上第一武俠巨製,而導演正是小說的作者,年僅16歲的孟南星。

新聞發布會一召開,便如沸騰的油鍋中倒入一瓢水一般,全國的輿論瞬間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