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如願以償(1 / 2)

金玉堂回到濱城之後,來到公司的辦公室裏,找到了他的合夥人宋思危,把準備籌拍《天龍八部》和張鐸想要當導演的事情說了一遍。

宋思危是一個帶著金絲眼鏡的青年男子,坐在辦公桌後麵,扶了一下鏡框,眼中精光一閃說:“他後麵的存稿真有如此精彩?”

金玉堂靠坐在辦公桌上,回味一番後信誓旦旦地說:“千真萬確,就是現在,我腦子裏還都是書裏的情節。這絕對是一部史詩般的巨著,如果我們投拍的話,對於我們公司而言,在業內的影響力會提升很多。”

宋思危雙手拄著下巴,沉思了一下說:“我最近做了一個統計報表,發現上半年市場上盈利的電視劇幾乎都是大製作,而中小成本的電視劇幾乎部部賠錢。”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外麵說:“時代變了啊,玉堂,既然他要兩千八百萬,我們給他湊個整數,三千萬。”

金玉堂卻頗為擔憂地說:“可三千萬風險也太大了,要是賠了可怎麼辦啊?”

宋思危擺手說:“這沒關係,我們公司出資一千六百萬,剩下的可以去鬆江衛視拉,憑我們的關係,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嘛!”

金玉堂點點頭說:“這到是個好主意,可他要當導演怎麼辦啊?看他那個架勢,如果不能當導演,改編權是不會賣的。”

宋思危皺著眉頭說:“這個確實難辦,按照你說的小說質量,我們最高可以給出五十萬的改編版權費,這已經是天價了。如果他不答應,一定要當導演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

金玉堂被張鐸的要求簡直折磨瘋了,聞聽宋思危有主意,喜不自勝地說:“什麼辦法?”

宋思危胸有成竹地笑著說:“製片人!”

製片人也叫“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製代表他管理攝製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製拍片的全過程。

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板或資方代理人。

製片人是劇組的第一負責人,就像一個工廠,製片人是廠長,導演是總工程師,他隻對藝術負責,製片人對一切負責。

前世內地著名的製片人就是大胡子張紀中,先後擔任了《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等電視劇的製片人。

金玉堂拍手笑著說:“對啊,我怎麼把製片人的事情忘了啊!”

宋思危嘴角抽抽,冷笑著說:“我打算請導演過《血滌寒光劍》和《武鬆》的顧宗令來出任製片,他的徒弟杜文輝擔任監製,再加上三千萬的大投資,我相信就是綁條狗在攝影機後麵,也能拍出一部武俠大片的。”

金玉堂大笑道:“還是你有辦法,那我這就去找他談?”

宋思危擺手說:“還是先等等,晾他幾天,免得以為我們非拍不可,坐地起價,再提出些什麼亂七八糟的要求,給我們添亂。”金玉堂當即點頭同意。

11月5日,周日,張鐸去濱城買手機,想到以後事情會越來越多,沒有手機還真不方便。他買的是愛立信英文操作界麵的,好在這一世英語學的還不錯,用起來倒不是很費事。他給有聯係方式的幾個人分別打了電話,告訴了自己的新號碼。蔣先誠接到電話後,知道張鐸在濱城,便出來請張鐸吃飯,一起作陪的,還有他的外甥陳誌勝。按說張鐸的責編是陳誌勝,奈何一開始規格弄高了,加上張鐸的書確實暢銷,以至於大多時都是蔣先誠來商談,陳誌勝反倒隻能打下手了。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加印的五十萬冊在經曆開頭井噴式的火爆銷售之後,逐步趨於平淡。目前,每天的日銷量在七八千冊的數量上逐步下滑,估計再有一周左右的時間也就賣光了。

鬆江人民出版社準備再加印十萬冊,對於這個數字張鐸倒不失望。這本書在前世創出過億的網絡點擊率和12萬冊的實體銷量,由於這個世界華夏網絡時代的春天還未到來,所以對於這過億的點擊率究竟能變成多少實體銷量,張鐸也不清楚,不過從現在的銷售看,七八十萬冊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蔣先誠則十分興奮,對於他而言,發掘出一個天才作家,出版一部進入年圖書銷量排行榜前十的作品,還是很令他有成就感的。

蔣先誠問張鐸下一步的打算,張鐸則把準備拍攝《天龍八部》的事情說了一下,最後疑惑地說:“蔣叔叔,我這幾天又仔細地想了想,總覺得有哪個地方不太對勁,可似乎又覺得沒什麼問題,就好像有一層窗戶紙,我卻始終捅不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