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十,賈政一大早就去給賈母磕頭,今天是他的生日。時年五十有一,因有著賈母在,他不能過整數的生日,也不好大肆操辦,就在王夫人的院子裏擺了幾桌。
眼看就要開席了,忽然一道聖旨傳賈赦、賈政進宮,慌得賈府中人不知所措。
與此同時,林莊裏莊嚴肅穆,欽天監給看的日子也是今天,在田壟地頭聚土壘砌了三層的高台,上麵鋪著木排,最高一層搭好了供桌,供奉著三牲。
眼看午時已到,號炮聲響起,李修牽著一匹白色的小母馬,緩緩的走了過來。
馬背上坐著的正是一身鵝黃衣服翠色帷帽的林黛玉。
就為了這幾步走,林黛玉可是沒少被李修“折磨”。江南女子哪有騎馬的機會,來往不是舟船就是馬車,李修特意挑了一匹性情溫順的小母馬,那也讓黛玉怕了好幾天。
倪二置辦的鞍韂,王短腿進獻的白馬。王熙鳳都能騎著小跑起來了,林黛玉還隻是能將將坐到馬上。
無奈之下,李修隻好做個牽馬的馬夫,自己在前麵慢慢的拉著韁繩,後邊側坐著騎馬的黛玉咬著牙坐直了身子,跟著他一步一步來到了高台下。
太常寺有唱禮官,喊了聲趨。李修麵色不虞的伸出了胳膊,黛玉偷笑著彎腰把著他的胳膊跳下了馬。
想起來兩天前,她第一次練習下馬的時候,一腳就踢中了李修的胸口,還好她身子輕力量也小,李修晃了一下身子沒被踢倒。
紫鵑和雪雁跑過來替自己說話,什麼男女授受不親,什麼禮教大防,總之就是李修的不是,他不該伸手去拉黛玉的小手。
“那你們找個給她牽馬的,我正好也要騎著馬呢。”
黛玉不幹,李修給她牽馬,她才不會怕,換別人一是自己不熟,二是更不能讓別人碰自己。
“世兄,關武聖護皇嫂,也是牽馬墜蹬,卻留下忠義千古的美名,可有損武聖人半分的威儀?本也是您要護著我這個林家的弱女,扶上馬送一程都不肯的麼?”
李修幹瞪眼說不出話來,這位世妹說起話來是句句戳心,領教幾次後,再不敢和她理論。
變通了一下後,把自己胳膊當做扶手給她,隻要她抓住自己的胳膊後,借著自己的勁兒,她就能跳下那匹小馬。
隨著唱禮官喊了聲進。
李修在左,黛玉在右,錯著半個肩膀,兩個人共同登上了高台。
雪雁心裏恨不得喊的是一拜天地。自己小姐終於不再是孤苦無依寄人籬下的小女子了。
林家在這座隻有三十畝的田莊裏,又重新立起了門楣,一座家廟已經悄然蓋了起來,林紅玉送來的林氏夫妻的牌位,不久就會安放在庵堂裏,貞娘願意代守此處,為她的義兄和林黛玉這位世妹,祈福世代。
想一想,一切的由來都是那個見了小姐就無奈的公子所為。
現在他們是一個是心無旁騖,一個是心內無私。早晚有你們彼此動心的時候,到那時,我雪雁就是你們的大媒!不好好謝謝我可不行!
唱禮官喊了聲祭。
李修拿起利刃割下一支早已鋸的快斷的牛角,雙手給了黛玉。
黛玉接過來,自袖中掏出了讓觀禮的薛寶釵心中憤憤不平的五彩絲線,將牛角仔細的纏好還給了李修。
李修高高舉起,同黛玉一起衝著祭台拜了三拜。
會盟禮成!
這一聲喊,喊哭了紫鵑的淚,喊疼了寶釵的心。
李修和黛玉轉過身麵衝著眾人,慢慢的看過去。
京中勳貴四王八公十二侯來了北靜王府的長使;寧榮賈家的賈璉;理國公柳家的柳香蓮;齊國公陳家的陳也俊;一門雙侯史家的誥命帶著一個盯著小馬眼裏放光的史湘雲;襄陽侯府更是三兄弟齊至。
朝中高官,六部均有人來,濟南林家的禮部侍郎林深和那位主簿,早在最前麵一排站著,等著李修出示會盟文書。
李修忽然眼神一凝,觀禮人群的最後麵,他看到了戴權和裘世安,心中警鍾大作!再仔細看時,果然在他倆身後,立著一位側身而站的男子!
離著有些遠,一時看不清相貌,隻見他穿著一身玄色長衫,頭上戴著三山冠,站在那裏卻根本不看台上的李修和林黛玉。隻對著四周的群山微微的出神。
莫非...
李修有些不敢想了。
兩大內侍總管拱衛著一人,不是天潢貴胄,誰又能有這個排麵?
若說是天子親臨,李修不信自己能有這麼大的臉。
扭頭看看嫩花嬌柳一般的黛玉,自失的一笑,她更是不可能了。
按捺住心思,掏出修改好的誓約,朗聲讀了起來。直念到最後一句皇天後土共鑒之時,偷眼看那人,已經遙遙而去,隻留下戴權等在那裏,似乎有話要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