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2 / 2)

曹操捂頭道:“我現在頭腦昏沉,無法理事,不知公達有何妙策?”

荀攸苦笑道:“現在情況非常微妙,我軍將士家眷多在呂布手中,兵無戰心此一可慮,我軍兵力分散,豫州、兗州都需要防守,兵力分散,不能集中力量對敵,此二可慮。為今之計,不若聯結劉備、劉表、孫策、劉璋,以及淮南的袁術,曉以唇亡齒寒之理,並力抗敵。”

曹操搖頭道:“文若怎麼看?”

荀彧沉思片刻道:“公達之計,費時費力,想那劉備與劉表反目爭奪荊州。孫策在一旁趁火打劫,袁術也插上了手,又哪裏有時間理會我們?為今之計,莫不如棄卻兗州,集中兵力,並力保守豫州,方為上策。”

曹操長子曹昂在旁。聞言怒道:“我曹家眷屬都遭呂布毒手,如今竟然不思報仇。反倒棄城而走,切不說天下人恥笑,單說死去的人,如何瞑目?”

荀彧苦笑道:“大公子,我等非是不知道你心中悲痛,隻是眼下呂布勒兵十萬,懼是精銳之師。遠非我們這些疲敝之師可敵。今日之退,正是為了日後破敵啊。”

曹昂還要多說,曹操憤怒地斥責道:“這是什麼地方,由得你亂說,還不給我出去……”

曹昂憤恨而退。

曹操看著二荀道:“你二人是我地肱骨之臣,這些事就拜托你們了。我以為豫州人少糧薄,難以久戰,不如集中兵力。在此構築防線,以逸待勞,和呂布決一死戰,或許有一線生機。”

二荀對視一眼,知道曹操對前途不抱太大希望,要拚個魚死網破。二人不好多說。隻好退了出去。

曹操方才休息,忽然有人報說曹昂點本部兵馬五千,殺奔許昌去了。驚怒之下,再次昏倒,眾將大亂。

荀彧無奈之下,隻好派曹純率領五百虎豹騎前去追趕,務必要將曹昂追回。

曹操良久方蘇,對眾將道:“在此安營紮寨,多派探馬,待呂布軍到。與其決一死戰。”眾將領諾。

曹純追上曹昂。說明來意。

曹昂大怒道:“你我親族俱被呂布所殺,此乃不共戴天之仇。如今呂布新得許昌。必然疏於防備,我等正可趁此機會,一戰成功。你別攔我。”

曹純冷淡的道:“我為軍中將,隻聽將軍令。我現在奉荀大人將令,務必要追你回去。”

曹昂憤然道:“大仇未報,絕不回去。”

曹純見勸說無用,也不多說,當即率虎豹騎衝陣,曹昂軍不敢抵擋,曹昂被曹純所擒,綁縛而回。曹操清醒後,痛責曹昂,罷黜兵權,責令回豫州麵壁,令曹純率五百虎豹騎押送。

荀彧私下裏對荀攸道:“此戰丞相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否則不會將大公子送走。我們還需要早做準備。”

荀攸沉吟道:“如今天子蒙難,我們還能怎麼辦?”

荀彧低聲道:“丞相雖然雄才偉略,但生不逢時。現在呂布強橫,諸侯聯軍難以取勝,我等當相機行事。”

荀攸深以為然。二人商議已定,自去打算。

卻說曹仁、曹洪在兗州與張遼、文醜作戰,欲要據城堅守,又被秦軍不計傷亡的攻打,堅守不住。欲要野戰,又不是對手,連輸數陣。聞知曹操大軍兵發穎川,安營紮寨,欲與呂布決一死戰。二人商議,曹洪當即率兵萬人至武平,威脅許昌側翼,同時安排防禦,以分呂布之兵。曹仁盡起兗州之兵,與張、文二人死戰,以阻擋三路軍合圍、會師。

秦、曹兩軍都擺出不死不休的架勢,雙方都憋足了勁兒想要大幹一場。但可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花開二朵,各表一隻枝。劉備得單福之計,率領大軍奔襄陽而去。劉表心存疑慮,派人調撥兵馬五萬,以文聘領兵一萬,駐紮在襄陽之西北,王威領兵一萬,駐紮在襄陽之東南。蔡瑁領兵一萬,守護城池。蒯越領兵一萬,屯紮府衙,以為預備隊。又命李嚴領兵一萬,輔佐公子劉琦,鎮守江夏,防備孫策進犯。

劉備也知曉了襄陽的情況,這得歸功於伊籍,伊籍將荊州得布置完全告訴了劉備。

劉備很憂慮,劉表在荊州可謂根深蒂固,根本不是自己這個外來戶能撼動得了地。

單福見劉備憂慮,微微一笑道:“主公放心,劉表無能之輩,荊州士卒,久不經戰陣,將領都是無能之輩,非關、張二為將軍之敵。福擔保主公,早晚必入襄陽城中。”劉備無奈,依計進兵。

江東孫策,親率大軍久攻江夏而不下,心中憂慮軍糧不濟,又恐袁術偷襲江東,當即撤軍回夏口,令程普率軍一萬鎮守,屯兵不戰,自己則率領大隊人馬撤到廬江、石亭一帶,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