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第四章:適止而可(1 / 3)

第四部第四章:適止而可

龍昌跟著鄉警趕到龍誠村和龍信村交界處,見兩個村的青壯年們正揮舞著鋤頭和鐵叉鬥得不可開交,有人已掛彩,歇在路邊;有人被摁在地上大叫著。鄉警知道一時間難以讓村民們住手,幹脆丟個大鞭炮出去。村民們以為鄉警開了槍,才停下手來看著鄉警的手。鄉警揮起警棍叫大家先到鄉裏一趟,大夥兒說去就去,誰怕誰,於是鄉裏又是一陣鬧哄哄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村民們種野菜,由龍昌他們提供資金和技術,村民們隻管種,成熟後賣給龍溪生態開發公司,而後由龍昌他們賣給酒店、大商場和零售商。想到不用自己去找買主,又能有固定的收入,村民們都願意為龍昌他們打工。

眼看田地裏的野菜就要變成收成,龍誠村村長龍義便遭受了出過幾天門的一些村民的連番轟炸,說幹嘛要讓龍昌他們賺掉中間差價?龍義說咱可不熟悉城裏的買家。幾個村民滿不在乎地說挑著野菜一路順街而去,還怕找不到酒店和菜市場?龍義說咱可跟龍昌簽了約,違約要賠錢的。幾個村民說到時候拿三分之二去找新買主,留三分之一給龍昌不就行了?要是龍昌追問起來,就說後期沒有保護好,減了產。到時候田地裏拔光了菜根,不信他龍昌會有技術查出減產的真正原因。看來還真可以試試,龍義隻得順著大家。

龍繁建議龍昌拿出合同來敲一下龍誠村的警鍾,否則其他村肯定會跟著學起來。個個村都不按約交貨,公司能撐多久?龍榮說剛合作就訴諸公堂,會不會讓村民們更起戒備之心?如今的村民往往寧願相信自己的弟兄而懷疑官家和商家。龍繁說人性都是欺軟怕硬的,第一次犯錯時不教訓得凶點,以後誰還把我們當回事?敬畏敬畏,其實不先在心裏畏懼,怎麼會敬重起來?隨和的老師,平時固然得到學生喜歡,但他的課堂往往是亂哄哄的,課外也叫不動學生,說不定還被學生起綽號取笑,而一個光聽到腳步聲就能讓全班學生鴉雀無聲的老師,私底下可能招學生怨恨,但下命令時,誰敢有二話說?學生畢業後,也隻感謝那嚴厲的老師而指責那溫和老師誤人子弟。人性就這麼賤,咱們也隻能順應。龍昌說他堅信愛破壞規矩的人走不遠。

臨近的龍信村憤怒地找到龍昌說龍誠村偷偷找自己的銷路去了,並拿出偷拍到的龍誠村村民在私賣成堆野菜的照片。龍信村村民說如果縱容龍誠村,那對大家太不公平。龍昌試探著叫大家盡量朝寬處想,來告狀的龍信村村民說大家都恨不得也去自找門路算了呢,如果對出賣鄉親的人還要朝寬處想,那以後大家的路子和肚子都要變窄了。

龍昌也想不通龍誠村村民為什麼要獨自違反大家定好的遊戲規則,夜裏梳理一下中國曆史後,才恍然而悟:自古以來,朝代不停地靠著武力和世襲而改變,一朝天子又一個做法,權勢者還有法律豁免權。政策的多變性和有法不依導致了無法可依,民眾不再信任官府,隻好靠血液關係和友情來組成利益團體保護自己,以致有人甚至說所謂的社會,不過是各個利益團體的博弈場,而法律則成了利益團體們定出來的爭搶規則而已。根深蒂固的小團體觀念成了改革的攔路虎。

龍昌決定拿起合約去找法院。

見其他村的證人都站向龍昌這一邊,法院隻好責成龍誠村趕緊賠償大家的一點損失並不許再違規。想到鄉裏鄉親的,以後最好還是繼續合作,龍昌也跟法官說不需要實際的賠償,隻要他們知錯並不再去私撈就行了。

龍誠村的人卻恨死了龍信村,於是乘夜引開本應流到龍信村的渠水。鄉裏那狹窄的水渠先經過龍誠村才到龍信村。龍信村人帶著棍棒和鋤頭去查看一番後,說肯定是龍誠村幹的。龍誠村人說是那水渠自己陷進去的。龍信村人說大家都是祖祖輩輩跟泥土打交道的人,蒙得了誰?說完就要去縣裏找地質專家來。離開前,龍信村的一個小夥還用他那便宜手機照下了現場。

地質專家第二天就來到現場,渠水卻如常流到龍信村了。龍誠村人乘機反咬說龍信村人誣陷他們。偏偏因為手機質量不好,昨天拍下的現場較為模糊,不足為證,龍信村人越發惱火,雙方吵了起來。一刻鍾不到,就由動口升級成了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