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昌最後歉意地說他一開口就停不住,實在是班門弄斧,太不懂事了。縣長讚揚龍昌赤心可嘉,而後露出為難之色說如今縣裏也搞民主製,不是他一人說了算了,得跟各部門的領導商量,要龍昌做好最壞的打算。龍昌卻似乎不太在乎,說他做事也常常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如果在本縣行不通,他隻能很遺憾地到鄰縣或市府領導那裏碰碰運氣。縣長馬上說如果肥水流進外人田,那就太對不住家鄉人了,要龍昌相信縣裏還是容納得下幾個開發計劃的,還問龍昌需要些什麼具體的幫助,盡管說。龍昌說他得趕緊去說服龍溪鄉領導。縣長說不必了,他打個電話去就行了,龍昌卻說那顯得不太尊重鄉領導,縣官也好,現管也好,都是政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哪個環節不和諧了,都會阻礙集體班車的前進。縣長說他對開發龍溪生態的信心越來越大了,因為龍昌不僅懂得生產力問題,還懂得生產關係。
留了名片後,龍昌道謝不迭地辭別,辭得相當匆忙,以致忘了沙發上的手提包,裏麵可裝著兩萬塊錢。十幾分鍾後,縣長打電話叫龍昌去拿手提包,龍昌卻很認真地強調他是空手去的。縣長微笑著放下電話,心想如不支持龍昌,萬一他到鄰縣或市領導那裏談成了,自己難免會挨罵,就答應他吧。要是紅火了,也是自己升職的資本;就算幾年後失敗了,自己也早就沾著招商引資功勞調到別處去了,後遺症自有繼任者來料理。
隻有龍昌自己痛苦,他也認為要靠送買路錢才能做得成有益於國民的事,那國家就危險了。但守關者習慣了收取好處費,權力又掌握在各個關卡的關長們手裏,能不給嗎?去告他們?那以後所有的掌印者都公事公辦起來,什麼時候才能拿到通行證?前段時間,有個幾個包工頭不堪忍受盤剝之苦,向上去反映,扳倒了好幾個縣府大員,結果被新來的縣委書記借著整頓給趕走了。
在鄉長家和幾個撐得起場麵的村長家裏,龍昌又恭敬地把在縣長家分析過的市場前景陳述一遍,而後著重從鄉和村的利益來強調說要是能低成本地搶占先機,到時收獲的肯定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更有政治利益。老是落在別人後麵,顯然難以繼續得到上級和群眾的選票。縣長已來電話打過招呼,鄉長和村長們都知道政治利益的重要,都對龍昌表示一定會支持生態開發計劃。離開時,龍昌又是急匆匆的,而後又在電話裏說他是空手而來的,然後撫著胸口減少心痛和憤怒,盡管留在鄉長家的包裏隻裝有一萬元,幾個村長隻各得五千元。
龍昌立即打電話跟表叔高和彙報鄉長和村長們的表態,而後說為了家族名聲,為了表叔的一番好心不至於白費,他一定要讓暫時擱置了的龍溪生態開發公司重放光芒,不讓龍家人從此暗淡無光。當然,龍和也沒忘記讓表叔聽聽他對國際國內市場前景的分析和展望。高和想不到舅舅家還有這麼個既有誌向又慮事仔細的後代來給他挽回損失,大為欣慰,決定再注資,並點名要讓龍昌來做總經理。
重啟龍溪生態開發公司的典禮,龍昌特意選在龍溪村祠堂前舉行。嘉賓從縣長到村長,加上台灣來的大老板高和表叔,共坐了三排。重要人物們令人困倦的發言過後,才輪到總經理龍昌說話,一是感謝各級領導和鄉親們的大力支持,希望繼續得到大家的關照,並表示要是生意好起來,絕不會虧待大家;二是保證所招的員工以本鄉為主。
龍昌本來提議哥哥龍繁和姐姐龍榮來抓公司的大權,但幾番討論後,龍繁和龍榮覺得還是既了解老家習慣又懂外麵規矩的龍昌更適合當總經理,堅決地分別隻做了負責人事和經營的經理。
龍繁和龍榮建議把村裏的祠堂當作一個重要景點來開發,以弘揚龍溪村的特色和龍溪人的精神,龍昌卻說再稀罕的東西,一旦看得多以後,人們就不再覺得稀奇了。龍溪祠堂是龍溪村人祭祖和議事的聖地,隻能偶爾開放一下,留著點神秘感,才能激起世人的崇敬之情。
看著公司莊嚴的門牌,龍昌隻舒了一小口氣。他很清楚第一把火在將後競爭中的效應作用,正周密計劃著如何打好第一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