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第四章:投錯了機(1 / 2)

第三部第四章:投錯了機

已升為縣農業局局長的龍繁跟下訪的主管全市農業的副市長一起吃飯時,副市長似是無意地掉下一本存折。龍繁悄悄揀了起來,沒有當場還回去,因為縣委正準備換班子。

龍繁知道隻要往存折裏填進一些數目,再借個口還回,也許仕途的下一扇大門又亮堂堂地敞開了。前段時間一鄉長去縣委書記家彙報工作出來時忘了拿公務包,包裏裝著剛從各村收上來的五萬塊合股修路款,很心痛那筆錢的鄉長最終沒去要回公務包。幾個月後,這鄉長就調回縣城做了鄉鎮企業局局長。

但另一個故事又在提醒著龍繁,鄰縣的縣委書記大量批發官帽,幾年過去了,竟然沒倒。一個觀察了許久的老科長終於沉不住氣,借錢去了縣委書記家一趟,不料那縣委書記一個月後卻倒了,那老科長的名字出現在了行賄者名單的末尾。新官職沒撈著,連科長職務也給抹掉了,成了全省的笑話。

龍繁最顧慮的還是爺爺那雙攝人心魄的眼睛和讓人心痛的歎息。不過,如果賭贏了,哪怕隻是個縣委副書記或副縣長,也擴大了管轄範圍,還怕收不回投資成本?就算到頭來投出去的錢象悶石落水般沒個聲響,也留了個後路。反正人在官位上,難免不出事,留著個人幫說話也好。

需要認真思考的龍繁獨自踱到英雄黃誌華的墓前。黃誌華在抗日戰爭時打死了十個日本兵,嚇住了日本人,保護了村民和傷兵順利撤退。後來還端過日本人的一個碉堡,成了英雄,但解放初期在剿匪中受了傷,被個別貪官弄來的假藥害死了。群眾很憤怒,那坐在高位上的貪官被一個更大的官大筆一揮,斃掉了,盡管這貪官也曾立過功。

在鎮裏讀中學時,龍繁也曾跟著學校到英雄黃誌華的墓前瞻仰,聽過講解員動情的介紹,回校後還寫了覺悟滿腔的感想。

龍繁的臉上有點發熱,但一離開黃誌華的墳墓,又有點覺得當年那貪官實在是生不逢時,要是活到現在,貪個幾萬算什麼?如今貪了十幾萬的,檢察院還沒空去理睬呢。

轉到廣場上見到老曾孤單的背影後,龍繁決定要及時向副市長靠攏。老曾曾是縣裏的財神爺,卻總是按原則辦事,結果朋友越來越少,連親戚也不來走訪。倒是還有些市民在記著老曾的公正,路上碰著也還客氣地打招呼。

“但民意有什麼用?欣賞你公正的市民,暗地裏還不是在把禮物往權勢者手裏送?”龍繁想。

小吃街裏溜達著依然自信的城建局原局長老錢。老錢因在城建工程中貪汙而坐了幾年牢,出獄後自然沒了官職,但照樣活得很滋潤,因為當年的貪汙款流到子女手上後,成了老錢家族生意的資本。生意還越做越紅火,幫老錢交了罰款後,還有足夠的錢到官場去請人說話和進行家族產業再擴大。所以老錢去到哪裏都還有人請去吃飯。

靠私開礦洞而爆發起來的小力正帶著一幫隨從昂首挺胸進入縣城最豪華的龍江酒店,而桃李滿天下的王老師卻隻在路邊的排檔裏吃麵。小力連個高中都隻是勉強畢業而已,發達全靠著勇氣,而後用賺來的錢去買通了一些實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