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數的個體又如何呢?為了簡化情況,此處就以彼此之間擁有合作關係的兩個人——夫妻為例。即使是夫妻,兩人絕對都是生存在各自固有世界的獨立個體。我所生存的世界,累積了我從孩提時期以來的經驗和記憶,而我的妻子也一樣。我們不可能完全地同化,更不可能交換彼此的過去。不過任何一對夫妻一旦結婚,便開始擁有與其他夫妻完全不同、兩人之間專屬的回憶。而這樣的默契會讓兩人在麵對某些事情時,即使不刻意開口與對方商量,也能在無意識間形成一種采取共同行動的默契。就這個角度而言,將夫妻結合在一起視為單獨的“個體”也是無妨。這一點同樣也可以適用在一個家族、一群長年往來的朋友等具備共同利害關係的團體。人類以外的動物,例如魚、鳥或社會結構井然有序的昆蟲等,更明顯存在著這種整個族群如單一個體般行動的現象。
換言之,即使是在這種“族群”的情況下,基本上還是因為每個個體都以族群的繁衍為目的,因此就如同單獨個體試圖維持生存的情況,這些複數個體也會確保在與環境的邊界上維持最適當的接觸。而此處同樣無法單純地把族群整體歸進此邊界的“這一邊”。第一,和個體的情況不同,族群與環境之間已經不存在物理上的邊界線;第二,就“構成族群的複數個體又分別是族群整體重要的內部環境”這一點來思考,應該很清楚情況絕對無法簡單說明。構成族群的各個體的行動,絕不可能完全被族群整體的行動所同化,且每一個單獨的個體又必須應付各自的需求。每一個個體都在各自與環境之間的交界麵上獨自維持著生命,同時又遵守著族群整體的行為模式,基本上不會出現任何個別行動破壞全體秩序的情況。
我們在前文中已知:生物個體或由個體的思維所組成的族群,在其與環境的交界麵上進行的維持生命的活動, (B) 具有令人難以想象的複雜結構。當這樣的情況套用在自我意識強烈的人類身上時,其複雜程度更是大幅增加。舉例而言,即使是一個在與外部環境接觸麵上行為較團結的家族,與動物相較之下,其家族內部的每個人仍然會表現出格外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我主張。由於個人的行動而破壞家族整體和諧的情況也絕不在少數。此時,這種不存在於人類以外的生物身上的“自我”與自我以外的“其他人”之間的對決,明顯比整個家族的和諧更為重要。除了家族之外,其他由人類組成的團體在各種場合會發生的情況其實也都大同小異,此處就不再一一列舉。
關於人類的自我意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其實各種假設都有可能成立。不過無論是哪一種假說,自我意識肯定是“進化”的產物之一。所謂進化的產物,即代表它是為了生存目的而存在的。通過自我意識的形成,人類即可在與環境接觸的過程中獲得新戰略。然而有些時候,原本該對生存有利的自我意識,卻與同樣以生存為目的的集體行動互相對立,這應該是(C)人類作為生物最大的悲劇吧。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夠取回“自我意識”這項人類尊嚴最本質的意義呢?
複數的個體又如何呢?為了簡化情況,此處就以彼此之間擁有合作關係的兩個人——夫妻為例。即使是夫妻,兩人絕對都是生存在各自固有世界的獨立個體。我所生存的世界,累積了我從孩提時期以來的經驗和記憶,而我的妻子也一樣。我們不可能完全地同化,更不可能交換彼此的過去。不過任何一對夫妻一旦結婚,便開始擁有與其他夫妻完全不同、兩人之間專屬的回憶。而這樣的默契會讓兩人在麵對某些事情時,即使不刻意開口與對方商量,也能在無意識間形成一種采取共同行動的默契。就這個角度而言,將夫妻結合在一起視為單獨的“個體”也是無妨。這一點同樣也可以適用在一個家族、一群長年往來的朋友等具備共同利害關係的團體。人類以外的動物,例如魚、鳥或社會結構井然有序的昆蟲等,更明顯存在著這種整個族群如單一個體般行動的現象。
換言之,即使是在這種“族群”的情況下,基本上還是因為每個個體都以族群的繁衍為目的,因此就如同單獨個體試圖維持生存的情況,這些複數個體也會確保在與環境的邊界上維持最適當的接觸。而此處同樣無法單純地把族群整體歸進此邊界的“這一邊”。第一,和個體的情況不同,族群與環境之間已經不存在物理上的邊界線;第二,就“構成族群的複數個體又分別是族群整體重要的內部環境”這一點來思考,應該很清楚情況絕對無法簡單說明。構成族群的各個體的行動,絕不可能完全被族群整體的行動所同化,且每一個單獨的個體又必須應付各自的需求。每一個個體都在各自與環境之間的交界麵上獨自維持著生命,同時又遵守著族群整體的行為模式,基本上不會出現任何個別行動破壞全體秩序的情況。
我們在前文中已知:生物個體或由個體的思維所組成的族群,在其與環境的交界麵上進行的維持生命的活動, (B) 具有令人難以想象的複雜結構。當這樣的情況套用在自我意識強烈的人類身上時,其複雜程度更是大幅增加。舉例而言,即使是一個在與外部環境接觸麵上行為較團結的家族,與動物相較之下,其家族內部的每個人仍然會表現出格外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我主張。由於個人的行動而破壞家族整體和諧的情況也絕不在少數。此時,這種不存在於人類以外的生物身上的“自我”與自我以外的“其他人”之間的對決,明顯比整個家族的和諧更為重要。除了家族之外,其他由人類組成的團體在各種場合會發生的情況其實也都大同小異,此處就不再一一列舉。
關於人類的自我意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其實各種假設都有可能成立。不過無論是哪一種假說,自我意識肯定是“進化”的產物之一。所謂進化的產物,即代表它是為了生存目的而存在的。通過自我意識的形成,人類即可在與環境接觸的過程中獲得新戰略。然而有些時候,原本該對生存有利的自我意識,卻與同樣以生存為目的的集體行動互相對立,這應該是(C)人類作為生物最大的悲劇吧。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夠取回“自我意識”這項人類尊嚴最本質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