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戰略進攻的揭幕戰: 2.“銅牆鐵壁”塔拉瓦(1 / 2)

第一章戰略進攻的揭幕戰: 2.“銅牆鐵壁”塔拉瓦

吉爾伯特群島由16個珊瑚島礁組成,位於東經173°至175°,馬紹爾群島東南、所羅門群島東北,橫跨赤道,正處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中間。陸地總麵積約430平方公裏,這些島因為礁土壤貧瘠,加上雨水和海水的衝刷,幾乎沒有什麼植被。但珊瑚砂質的地質,地形平坦,幾乎每個島嶼都適宜建設機場。據戰前最後一次人口統計,吉爾伯特群島人口密度是太平洋各群島之最,有土著人2.6萬,白人和華人約100人。

吉爾伯特群島原為英國殖民地,日軍於1941年12月占領了該群島的主要島嶼,並在塔拉瓦島修建機場,在馬金島建立了水上飛機基地。起先該島上的守備部隊不多,因為日軍對於吉爾伯特群島並不重視,直到後來1942年8月,美軍曾以潛艇運送一支小分隊襲擊馬金島,這才引起日軍警覺,隨即開始向該群島調集人員和物資,大力修建機場和防禦工事。

日軍第4艦隊第3巡防區司令柴崎惠次少將於1943年7月受命上島,負責統一指揮該群島防務。柴崎以塔拉瓦島和馬金島為重點組織防禦,使守備部隊的抗登陸作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他一麵加緊構築防禦工事,一麵加強對部隊的作戰訓練。

柴崎曾經誇口,就是用100萬人花100年也攻不下塔拉瓦。的確,守備部隊包括工程兵部隊在塔拉瓦島共約4600人,其中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部隊是鬆尾敬公大佐的第6橫須賀陸戰隊和管井武男中佐的第7佐世保陸戰隊,是日本海軍的主力,戰鬥力很強。配備203毫米火炮4門、140毫米火炮9門、81毫米火炮6門、127毫米高射炮4門、75毫米高射炮8門、75毫米山炮12門、坦克14輛。由於島嶼麵積狹小,所以柴崎采取灘頭防禦,在海灘上布置了混凝土三角錐障礙物、帶刺鐵絲網和木製柵欄,防禦工事用椰子樹木和珊瑚砂覆蓋,有的則用混凝土和鋼板加固。所有火炮掩體均用鋼板和厚珊瑚砂石覆蓋,隻有以406毫米重炮發射延時引信炮彈直接命中才能摧毀。全島工事形成了完備的防禦體係,經過長達15個月的施工,其堅固程度完全可以用銅牆鐵壁來形容。

而馬金島的防禦相對比較薄弱,包括工程兵部隊和航空基地勤務人員,總共約690人,其中受過正規戰鬥訓練的很少,僅240餘人,配備81毫米火炮6門、75毫米高射炮3門、37毫米野炮6門。

再看阿貝馬馬島就更加“慘淡”了,日軍剛開始設防,在美軍發動進攻時,隻有海軍觀通站,守備兵力僅25人。

盡管日軍地麵防禦工事完備,但海空力量幾乎沒有。整個群島沒有一艘軍艦,航空兵隻有一架戰鬥機和四架水上飛機,其中唯一的“零”式戰鬥機,也因缺乏零部件而無法起飛。這不能不算是一個重大的隱患。

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指揮的第5艦隊為美軍參戰部隊,投入作戰的各種艦船約230艘,其中航母11艘、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58艘、大型登陸艦船50餘艘。作戰飛機約1300架,其中艦載機920架,岸基飛機中B-24“解放者”重轟炸機約100架。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於1943年8月將海軍陸戰隊第2師和陸軍步兵第27師調歸第5艦隊,準備用於吉爾伯特群島登陸作戰。還將兩個海軍陸戰隊守備營和一陸軍守備營共7600人調歸第5艦隊,準備擔負被攻占島嶼的守備任務。上述地麵作戰部隊編為第5兩棲軍,分別集結於夏威夷、新西蘭、薩摩亞和埃利斯等地備戰,由霍蘭·史密斯少將任軍長。

美國的4個特混編隊

參戰部隊由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統一指揮,編為4個特混編隊:

第50特混編隊,即快速航母編隊,負責壓製日軍在馬紹爾群島、特魯克、瑙魯等地日軍機場,以保障吉爾伯特群島登陸的順利實施,並隨時準備迎擊來襲的日軍艦隊,由查爾斯·鮑納斯海軍少將指揮。該編隊下轄4個航母大隊,共計11艘航母、5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21艘驅逐艦,659架艦載機。

第52特混編隊,即北部登陸編隊,擔負在馬金島的登陸,下轄運輸艦大隊、登陸艦大隊、艦炮火力支援大隊和航空火力支援大隊,由第5兩棲部隊司令凱利·特納海軍少將指揮。其中運輸艦大隊由6艘運輸艦、1艘船塢登陸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登陸艦大隊由3艘坦克登陸艦和1艘驅逐艦組成,負責運送履帶登陸車等小型登陸工具;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由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負責為登陸部隊提供艦炮火力支援;航空火力支援大隊由3艘護航航母、4艘驅逐艦和1艘掃雷艦組成,負責為登陸部隊提供直接航空火力支援。地麵作戰部隊是步兵第27師的第165團和第105團的一個營,共6400人,由27師師長拉爾夫·史密斯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