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在後麵的章節中介紹這兩個小小的改變(如果你急切地想要了解具體內容,請看第八章),但了解下麵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影響他人的過程中,你會遇到諸多挑戰,說服某人按時赴約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我們想要說服別人去做的事情可謂成百上千,而且情形和背景都各不相同。
先不說我們想要影響的對象是誰,我們將要在這本書中不斷強調的是一條非常簡單的道理:當你打算影響他人行為的時候,最微小的做法改變,往往能取得最顯著的成效。
這本書講的是如何用高效又符合倫理的方法來影響和說服他人。書中講到了許多看似微小卻十分關鍵的做法能夠改變現狀(有50多條),並且你馬上就能拿來使用。重要的是,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不會憑借預感或猜測來判斷哪些改變可能會帶來顯著的反應與變化。相反,我們要用實實在在的證據——它們來自說服科學(persuasion sce)的大量研究成果——來準確地告訴你,哪些微小的改變能夠帶來巨大的成效,而且在相當廣泛的情形下都適用。
30多年前,本書作者之一羅伯特·西奧迪尼出版了《影響力》(Influe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一書。他親自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廣泛而深入的實地研究,並綜合了當時的科研實證,在那本書中提出了6條普遍適用的說服原理。自那時起,研究者們確證了這6條原理的功效,各行各業的人們也開始把它們付諸實踐。這些原理是:互惠(人們感到有義務償還別人給予的恩惠)、權威(人們希望專家指點迷津)、稀缺(某樣東西越稀少,人們就越想要)、喜好(人們越喜歡某個人,就越容易答應他的請求)、保持一致(人們希望做出跟自己的承諾和價值觀相符的行為,並始終如一)、社會認同(人們會參照他人的做法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在我們後續推出的作品《如何讓人點頭稱是:50個說服他人的科學方法》(Yes!50 Stifically Proven Ways to Be Persuasive)中,我們對這些原理(以及不計其數的、從說服科學中總結出的其他影響策略)的運用方法提出了最新的具體建議。
但科學的發展從不止步。
過去幾年間,越來越多來自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都在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以下問題:為什麼影響力和說服力能夠見效,為什麼受眾的行為會發生改變。在這本新書中,我們將會分析50多條嶄新的發現,其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過去這幾年間的研究成果。
我們刻意把這些發現寫成簡短的章節,平均起來,讀完每章的時間大約不會超過10分鍾。這一小段時間足夠你理解其中的心理學機製——這些都是我們和許多學者通過科學研究證實的。接下來,我們立即就會教你如何在各式各樣的場合運用這些策略。比如在商務和工作場所,你需要跟同事和客戶打交道的時候;或者是在家跟朋友和鄰居相處時,以及許許多多你可能會遇到的溝通場景。我們也會探討在許多常見的情境中該如何使用這些方法,比如麵談、小組會議、打電話、寫電子郵件及利用網絡或社交媒體交流的時候。
我們會在後麵的章節中介紹這兩個小小的改變(如果你急切地想要了解具體內容,請看第八章),但了解下麵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影響他人的過程中,你會遇到諸多挑戰,說服某人按時赴約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我們想要說服別人去做的事情可謂成百上千,而且情形和背景都各不相同。
先不說我們想要影響的對象是誰,我們將要在這本書中不斷強調的是一條非常簡單的道理:當你打算影響他人行為的時候,最微小的做法改變,往往能取得最顯著的成效。
這本書講的是如何用高效又符合倫理的方法來影響和說服他人。書中講到了許多看似微小卻十分關鍵的做法能夠改變現狀(有50多條),並且你馬上就能拿來使用。重要的是,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不會憑借預感或猜測來判斷哪些改變可能會帶來顯著的反應與變化。相反,我們要用實實在在的證據——它們來自說服科學(persuasion sce)的大量研究成果——來準確地告訴你,哪些微小的改變能夠帶來巨大的成效,而且在相當廣泛的情形下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