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勝利會師 4.無言的空戰結局(3 / 3)

阿登反攻前,希特勒同意把Me-262飛機編入戰鬥機部隊,編進的數量每月約有20架。如此少的噴氣式戰鬥機,難以在德國全境上抵擋盟軍上萬架飛機的壓倒性優勢攻擊。

盟軍很快意識到噴氣式戰鬥機的優勢,開始對德國機場的長跑道進行持續的空襲,並加強了對德國飛機燃油工廠的轟炸。

盡管噴氣式戰鬥機性能較高,但其戰績很少,因為德國空軍總共隻有240架,加上備用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不足,隻有120架左右能夠使用。

從1943年起,德國空軍用任何方法都無法奪回盟國空軍的絕對製空權。隨著盟軍包圍德國,盟軍空軍的空襲越來越猛烈了。此時,摧毀德國建築物仍是盟軍空軍戰略轟炸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盟軍還有兩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使德國交通網癱瘓,炸毀12個合成燃油廠。

德國沒有合成燃料,就難以繼續作戰。在此情況下,僅萊納韋爾凱廠就遭到盟軍22次大規模轟炸,盟軍出動轟炸機達6552架次,向該廠擲彈18328噸。

燃油不足在德國成為嚴重問題,1944年,德國飛機產量達4萬多架。但燃油太少,德國空軍也無法訓練飛行員了。

由於盟軍的大轟炸,德國合成橡膠的產量從年產12000噸降到2000噸。各煤礦的產量仍雖然很高,但已經失去意義,因為鐵路癱瘓,煤無法運出礦山。1944年,每月發給魯爾州的車皮從21400節降到12000節。到1945年1月,降至9000節。德國經濟在戰爭結束前處於崩潰邊緣。

德國交通和燃油供應被盟軍切斷,加上盟軍和蘇軍的地麵作戰節節勝利,都使德軍的抵抗變得越來越無力。而盟國空軍的空襲心理戰,針對的是德國建築物,以摧毀德國大中型城市為主要目標。

盟軍對德裏斯頓的轟炸

比如,丘吉爾曾策劃了“雷擊”行動。1945年2月13日晚22時,在德國東部文化古城德累斯頓,英國245架轟炸機飛臨該城市上空。

當時,整座城市仍沉浸在一片安詳中,劇院和影院正在營業。

這時,城市的防空警報響了起來。22時10分,英國轟炸機群向城市傾瀉了炸彈,頓時,城市變成了一片火海。

3小時後,即2月14日淩晨1時23分,第2批539架英國轟炸機又來空襲,投擲了大量炸彈。高溫形成強烈的氣流,火海的中心形成可怕的颶風。德累斯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火葬場。火焰發出像大炮一樣的轟鳴聲,德國人在塵埃和煙霧中呼喊著。

8小時後,14日10時,美國空軍1350架重型轟炸機前來空襲,無數炸彈投擲到市區。大量護航的戰鬥機找不到德國飛機,紛紛用它的6挺機槍向人群輪番掃射。

德累斯頓被盟軍夷為平地,大火燃燒了幾天幾夜,130萬居民被炸死13.5萬人,3.5萬多座建築物被摧毀,茨溫格爾宮、聖母教堂等大量古代建築物永遠消失了。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了英國的城市考文垂,考文垂毀於德軍飛機的炸彈之下,而德累斯頓毀於盟軍的飛機的炸彈之下。

從此,每年的2月13日20時15分,德國東部的所有教堂都會響起沉悶的鍾聲。

戰後,人們稱指揮作戰的哈裏斯為“屠夫”。哈裏斯則強調“雷擊”計劃是丘吉爾製定的。邱吉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也是為了勝利,誰願意成為禽獸?真正無情的是戰爭,一旦戰爭爆發,它就不可能再有任何人道主義!”

一位參加轟炸的英國飛行員曾回憶,大家好像飛行在火海上,熾熱的火焰閃爍著死亡的光芒。許多人被活活燒死,他無法形容當時的感覺,也無法為之辯護……

2月15日,美軍又出動1100架轟炸機進行了轟炸。

盟軍認為,他們轟炸德累斯頓是為了製止德軍通過德累斯頓調遣部隊去阻擋蘇軍的進攻。事實上,使道路失去作用,隻需轟炸城市出口就足夠了,不需要報複性的狂轟濫炸。

與此同時,許許多多的轟炸正在德國上空進行,一直持續到德國投降。它對盟國取得勝利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如果把用於轟炸城市的龐大兵力改為轟炸軍事目標,第二次世界大戰能夠結束得更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