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德的網絡2.0(1 / 3)

而且這隻是開始。凱利認為不久之後,網絡不僅會提供給我們上帝的視角,還會賦予我們上帝的力量。“占據整個互聯網的大型計算機的操作係統,將所有服務、外圍芯片、從掃描儀到衛星等附屬設備,以及數十億人連接到一起。這個龐然大物才剛問世不久,在今後的10年裏它將會進化得越來越完美,不僅能涵蓋我們的感覺和軀體,還能連接我們的思想。”這種感覺就像重生一般,或者說是回爐重造。“在任何一個星球上,人們都隻有一次這樣寶貴的機會見證奇跡的誕生,見證所有的物體都連接到一起成為一個龐然大物。以後這個龐然大物會運轉得越來越快,再也沒有機會能夠見證其誕生的光榮時刻,而你和我目前就幸運地處在這一刻。”

語言的闡釋在此刻顯得蒼白無力,這隻是一種純粹的喜悅。

業餘狂熱

我完全讚同人們尋求自我超越的行為,不管是去參加主日彌撒,坐在精神導師麵前聆聽訓誡,還是聚精會神地盯著液晶屏幕,一個人隻要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就好。如果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高層意識的存在,那我們一定會找到它。但問題是:當我們帶著宗教情懷看待網絡,將個人對超越的渴望傾注其中時,我們就無法再以客觀的心態去認識它,在我們眼中,它將成為一種道德力量,而非一堆拚湊在一起的冰冷的硬件和軟件。沒有一個正直的人會崇拜不道德的科技產物。

在支持者心目中,網絡2.0所代表的所有東西,包括參與、集體主義、虛擬還有業餘主義等都是好的,這些東西正處在成長期之中,是走向啟蒙的進步象征。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沒有任何質疑的聲音嗎?網絡2.0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有沒有可能是壞的而不是好的呢?將網絡2.0看成一種道德力量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和對此類問題的思考。

言歸正傳,如果你在閱讀關於網絡2.0的任何材料,肯定會發現其中有對於維基百科的溢美之詞,將其比喻成參與時代建設的光榮榜樣。維基百科是一個開源百科,每個網民都可以參與詞條編寫或修改現有詞條。蒂姆·奧萊利認為維基百科標誌著內容創作領域的巨大變革,是對網絡1.0時代《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在線版的徹底變革。對凱文·凱利來說,維基百科展現了網絡是如何將眾人的智慧彙聚到一起的,這就是關於即將產生的龐然大物的先兆。

從理論上看,維基百科是很不錯的,如果網絡真的在將我們引向高層意識的話,那麼它一定是非常出色的。然而現實中的維基百科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它確實很有用,麵對不懂的東西我通常都會查一下維基百科以獲得大致了解。但維基百科上的東西可信度很低,寫得也非常亂。比如下文是從維基百科搜索到的關於比爾·蓋茨的詞條中的原文摘錄:

而且這隻是開始。凱利認為不久之後,網絡不僅會提供給我們上帝的視角,還會賦予我們上帝的力量。“占據整個互聯網的大型計算機的操作係統,將所有服務、外圍芯片、從掃描儀到衛星等附屬設備,以及數十億人連接到一起。這個龐然大物才剛問世不久,在今後的10年裏它將會進化得越來越完美,不僅能涵蓋我們的感覺和軀體,還能連接我們的思想。”這種感覺就像重生一般,或者說是回爐重造。“在任何一個星球上,人們都隻有一次這樣寶貴的機會見證奇跡的誕生,見證所有的物體都連接到一起成為一個龐然大物。以後這個龐然大物會運轉得越來越快,再也沒有機會能夠見證其誕生的光榮時刻,而你和我目前就幸運地處在這一刻。”

語言的闡釋在此刻顯得蒼白無力,這隻是一種純粹的喜悅。

業餘狂熱

我完全讚同人們尋求自我超越的行為,不管是去參加主日彌撒,坐在精神導師麵前聆聽訓誡,還是聚精會神地盯著液晶屏幕,一個人隻要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就好。如果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高層意識的存在,那我們一定會找到它。但問題是:當我們帶著宗教情懷看待網絡,將個人對超越的渴望傾注其中時,我們就無法再以客觀的心態去認識它,在我們眼中,它將成為一種道德力量,而非一堆拚湊在一起的冰冷的硬件和軟件。沒有一個正直的人會崇拜不道德的科技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