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頭腦中的知識與外界知識
除了豐富和更新案例外,本章主要增加了一節關於文化的內容,包括我對“自然映射”討論中最重要的內容。在一種文化裏看起來自然而然的東西,未必在另外一種文化裏繼續適用。這一節討論不同的文化看待時間的方式可能會令你驚喜。
第四章:知曉:約束、可視性和反饋
本章有一些重大的修訂,添加了更好的案例。詳盡闡述了兩種強製功能:自鎖和反鎖。還有一節討論目標層控製電梯,讓你了解,即使對於專業人員有一些改變也會令人極端困惑,盡管改變的初衷是為了產品更加完善。
第五章:人為差錯?不,拙劣的設計
這一章基本內容雖不變,但已大量修訂。我更新了差錯的分類方式,以適應自第一版出版以來的發展。特別要指出,現在我把失誤分為兩大類——基於行動的失誤,和記憶失效。將錯誤分為三類——基於規則的錯誤,基於知識的錯誤,和記憶失效。(這種區分現在比較常見,但我會用一個稍微不同的方式來介紹記憶失效。)
雖然初版中提供的多種分類方法仍然有效,但許多類型的差錯對設計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我已經將它們從修訂版中去除了。我提供了更多與設計相關的例子。我還揭示了差錯,包括失誤和錯誤,與行動的七個階段模型之間的關係,在修訂版裏有一些新的內容。
本章結尾的部分,簡要地討論了自動化帶來的爭議(源於我的另外一本書《設計心理學4:未來設計》),以及我認為在設計中消除或減少人為差錯最好的新方法:修補回複工程。
第六章:設計思維
本章是全新的內容。我從兩個角度討論了“以人為本”的設計:英國設計委員會的雙鑽模型,和傳統的“以人為本”的迭代流程,即觀察、激發創意、打樣和測試。在雙鑽模型中,第一個菱形先發散,再聚焦,以便確定適當的問題。第二個菱形仍然是發散—聚焦的方式,以確定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我還介紹了以活動為中心的設計,在許多情況下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最接近的變體。這部分包含一些理論探討。
隨後,本章在態度上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以“我剛告訴你什麼?那根本行不通”的標題開頭,我介紹了諾曼法則:產品開發團隊的宣布成立之日,就已經落後於進度和超過預算。
我討論了在公司進行設計所麵臨的挑戰,計劃、預算和來自不同部門相互衝突的要求,所有這些對設計的結果產生了重要的製約因素。行業裏的讀者已經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部分內容,因為它捕捉到他們身上真實的壓力。
本章的結尾討論了標準化的作用(根據初版裏類似的討論修改而來),再加上一些更通用的設計準則。
第七章:全球商業化中的設計
這一章的內容也是全新的,延續了第六章裏關於現實世界中的設計這個主題。我在這裏討論了“功能主義”,新技術的發明迫使我們進行變革,隻不過是漸進式創新與顛覆式創新之間的區別。每個人都想要顛覆式創新,但事實是,大多數顛覆式創新會失敗,即使真的能夠成功,也需要幾十年才能夠被人們所接受。因此,顛覆式創新相對來說比較少見,漸進式創新隨處可見。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適合於漸進式創新:它不能引發顛覆式創新。
本章最後討論即將到來的發展趨勢,書籍的未來,設計的道義責任和“草根的崛起”,DIY(自己設計,自己製作)正在掀起一場革命,產品構思和進入市場的方式將被改變:我稱之為“草根的崛起”。
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心理保持不變,但周圍世界的工具和對象發生了變化。文化變了,科技也變了。設計的原則仍然保持不變,但應用它們的方式需要調整,以適應新活動、新技術、新的溝通與互動方式的需要。《設計心理學》適用於20世紀,《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則是為21世紀所寫的。
唐納德·A·諾曼
加利福尼亞州矽穀
.j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