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的經驗讓我知道真實世界的複雜性:成本和時間都非常關鍵,要注意競爭對手,以及在設計中多部門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成功的產品必須能夠吸引客戶,令人詫異的是,客戶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與產品使用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僅有稍許重合。最好的產品並非總能成功,出色的技術或許數十年後才能被人們接受。了解產品,僅僅了解設計或技術是不夠的,了解商業運作才是關鍵。

增訂了什麼內容?

對於已經熟悉舊版《設計心理學》的讀者,我們簡單瀏覽一下增訂版裏增添的內容。

增訂了什麼內容?不多,所有內容。

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舊版的基本理論還適用,我所要做的隻是更新一下案例,但最終我重寫了所有內容,為什麼?在初版25年之後,盡管所有的理論仍然適用,但我們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我知道哪些東西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需要更多的解釋。在這漫長的25年期間,我寫了很多論文以及六本相關題材的書,其中有一些觀點很重要,我認為應當被吸納進增訂版。例如,舊版本根本沒有提到“用戶體驗”(Ur Experience,20世紀90年代早期我第一次使用這個術語,當時我在蘋果公司領導一個叫作“用戶體驗設計辦公室”的部門)。這個內容現在應該包含在增訂版裏。

後來,在產業界的曆練讓我明白了在現實中產品是如何麵世的,所以我增加了一部分關於預算、計劃和競爭壓力的內容。當寫作初版的時候,我隻是個學院的學者。如今,我已經是蘋果公司、惠普公司和其他一些創業公司的高管,還是許多企業的顧問和一些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我必須將自己這些經曆中的心得歸納於此。

最後,舊版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簡潔。這本書是一般性的基礎介紹,適合快速閱讀。我想保持簡潔的特點。我盡量一邊增加內容一邊刪除內容,這樣可以保持書的篇幅不變(但我失敗了)。由於此書的目的是簡要介紹,為了保持內容的緊湊,一些深入討論的主題和大量重要且更深入的主題都略去了。舊版從1988年持續出版到2013年,如果增訂版也會持續這麼長時間,即從2013年到2038年,我必須非常小心地選擇書裏的案例,以免從現在起再過25年就過時了。鑒於此,我盡量不選取特定公司的案例。畢竟,誰還記得哪個25年前的公司?在下一個25年,誰能預見會出現哪些新公司?哪些現有公司會消失?哪些新技術會湧現出來?我唯一能夠肯定預測的是,人類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不變,這也意味著基於心理學,基於人類認知的本質、情感、行為,以及與外部世界互動的設計理論不會改變。

以下是對每個章節增補的簡短總結。

第一章:日用品心理學

這一章增加了非常重要的內容“意符”,我首次在《設計心理學2:如何管理複雜》中提出這個概念。本書第一版重點關注了“示能”,盡管在設計物質世界的產品中,“示能”很有意義,但在虛擬世界的設計中,這個詞經常帶來疑惑。因而,示能給設計界帶來很多麻煩。示能定義了可能發生的行為,而意符提示人們發現這些的可能性。意符是一種信號,提示用戶如何操作。對於設計者來說,意符遠比示能重要得多。因此,本章對意符進行了細致的討論。

我還增加了非常簡要的一節來介紹以人為本的設計,當本書第一版發行時,還沒有這個詞。不過回顧一下,我們會發現整本書都體現了關於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除了以上內容,沒有其他變動,盡管更新了所有照片和圖片,但案例基本維持原狀。

第二章:日常行為心理學

在初版的基礎上,本章主要增加了情感設計的內容。事實證明,行動的七個階段模型很有影響,在我的著作《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一書裏已經介紹過設計的三個層次。在這一章我會講它們之間的互動,不同的階段產生不同的情感,以及在設計的三個層次中哪一個階段占據主要位置(本能,是促生動作的表現及感知的最基本因素;行為,確認動作以及對結果進行初步詮釋;反思,設計目標和方案,並且對最終行為進行評估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