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保盧斯的進軍 4.哈爾德解職(1 / 3)

第四章 保盧斯的進軍 4.哈爾德解職

1942年8月24日,哈爾德計劃把一支被蘇軍重創的部隊向後撤退,與希特勒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希特勒大吼大叫著說:“我希望官兵們堅持到底!”

平時,哈爾德總是忍氣吞聲。這一次,他卻反駁道,成千上萬的德國官兵死在戰場上,其原因隻是有人不讓他們的指揮官作出正確的決定。希特勒愣了一下,說:“哈爾德將軍,你竟敢在我麵前說這種話!前線的事情你了解嗎?一戰時你在前線嗎?你說我不懂前線的情況,簡直是目無法紀!”其他將領們全都低著頭溜出會議室。這一次爭吵,決定了哈爾德的最後解職。

8月下旬,戰鬥在斯大林格勒北郊展開,德軍的轟炸使該城燃起大火,蘇軍的通訊係統遭到了破壞,城市與外界隔絕了。然而,希特勒並不滿意。他認為,前線的軍官們都在欺騙他,最高統帥部裏的人也在欺騙他。他對誰都不信任,逐漸發展到病態,幾乎聽不進任何勸告,尤其對批評的意見一律不聽。夏季的酷熱使他感到窒息,他經常在憤怒的爭吵中倉促下達命令。

8月下旬,德國破獲了一個間諜組織——“紅色樂隊”。希特勒認為他周圍的人都是間諜。“紅色樂隊”把德軍進攻邁科普油田的情報,德國的燃油情況,德國進行化學戰的化學原料儲存位置,以及希特勒堅持進攻斯大林格勒等情況,全部提供給莫斯科了。

德國政府進行大規模逮捕以後,槍決了46名“紅色樂隊”的成員。但秘密情報仍然不斷地流向莫斯科。這些情報是間諜魯爾道夫·羅斯勒提供的。羅斯勒是個出版商,在盧塞恩經常出版天主教的書籍。羅斯勒在德國擁有很多情報提供者。包括最高統帥部的弗裏茨·提爾將軍。羅斯勒的情報比“紅色樂隊”提供的重要得多,他有時還向蘇軍提供德軍作戰的計劃表。

希特勒認為,在最高統帥部裏一定有間諜,因為他的每個軍事行動都被蘇軍知道了。希特勒從懷疑發展成憤怒,而最先受到牽連的就是陸軍將領們。

9月9日,希特勒解除了李斯特的職務。很快就有謠言傳來,說哈爾德、約德爾和凱特爾也將被解職。

在會議室裏,希特勒仍然顯得神氣十足。當B集團軍司令魏克斯和負責占領斯大林格勒的保盧斯提出,頓河防線太長,防守薄弱時。希特勒對他們的看法毫不在乎。他向兩人保證,蘇聯人已經挺不住了,在斯大林格勒的抵抗要垮了。

希特勒還向兩人提出一些事實:“在斯大林格勒,由於官兵開小差或者逃到後方,很多蘇軍部隊已經解體了。在通向東部的公路上,無數的難民牽著牲口,攜帶著妻小向東逃去。一個不久前剛被任命的蘇軍司令官發現,他的裝甲部隊全跑光了。一些炮隊、反坦克部隊和工兵部隊的官兵整營整營地逃亡。”

很快,德軍的攻勢變得沒精打彩起來,影響了希特勒的情緒。哈爾德對希特勒說:“用不著什麼天才也能知道。一旦斯大林將150萬大軍用於頓河側翼防線,將會出現什麼後果。”結果,他的話引起了希特勒的反感。

哈爾德對希特勒的很多錯誤命令十分不滿,他在日記裏說:“希特勒對敵軍的力量經常作過低的評估,已經到了可笑的程度。這種情況越來越多。我在參謀部想開展認真的工作簡直太難了。希特勒憑著想象作出病態的命令,對形勢發展毫無估計,他的決定經常是在一時衝動下的產物。以他這種性格,從不承認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僅憑願望和夢想下達命令。”

有一次,有人把一份十分客觀的報告念給希特勒聽。報告上說,蘇聯於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爾加河以西仍擁有100萬至125萬預備隊,在高加索的50萬預備隊並不包括在內。

該報告還指出蘇聯生產的坦克每月達到1200輛。希特勒未等聽完,就把寫報告的人罵了一頓,不準他以後再念這種“蠢話”。

1942年9月底,陸軍參謀長哈爾德上將被希特勒解除了職務。哈爾德在被解職前仍堅持他的觀點,他對希特勒說:“在斯大林格勒的攻勢是不可取的。”但希特勒對他的話十分反感,說這是迂腐保守。

在哈爾德主管參謀部時的戰爭日誌中寫道:“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隊中出現了‘日益疲憊’的情況。第6集團軍已經沒有任何進展,平均每個連的兵力隻剩60人,1個裝甲師隻剩60輛坦克。”

在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的戰爭日誌中記載著,希特勒當時也發現了第6集團軍的危險,但他並未從這一發現中得出正確的結論,他所做的結論是:向斯大林格勒還是向高加索進攻,兩者之間必須選一個,不能同時進攻兩個目標。

9月24日,希特勒對哈爾德說:“我倆一直在忍受著精神折磨,我之所以感到精疲力盡,有一半原因是與你不和。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可能這對你也有好處。我需要的是對事業的熱情,而我無法在你這樣一個老式軍官身上得到這種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