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每天從早到晚地持續進攻,至9月底,占領市中心,直抵伏爾加河岸。
蘇軍廣大官兵奮勇抵抗,一天擊退德軍近百次的進攻。蘇軍組織了多次反攻,與德軍反複爭奪每條街道,每幢房屋。
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巨大的屠宰場。城市裏堆滿了死屍,雙方官兵都變得視死如歸了,因為前進也是死,後退還是死,隻是時間早晚而已。戰鬥進行到此時,已經不再用前進或是後退多少米來計算戰果了,而是用堆積如小山的屍體來計算。
此時,就連普通人都能看出德軍在蘇聯南方麵臨著巨大的危險。對於蘇聯南方的德軍A、B集團軍群來說,第一個危險是德軍在斯大林格勒西北的頓河側翼完全由仆從國組成的部隊防禦;第二個危險是德軍在高加索戰線和斯大林格勒戰線之間的廣闊草原上出現了較大的缺口。
在蘇聯的北方,顯得比較平靜,屈希勒爾指揮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沒有參加夏季攻勢。在蘇聯西部,克魯格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也沒有參加夏季攻勢。但是這兩個集團軍群的後方沒有預備隊,這是可怕的。結果,在北方的列寧格勒東北的拉多加湖、德緬斯克,有一支德軍幾乎被合圍,隻能在一條狹長的通道裏通行。
整個蘇聯戰場上,德軍處境十分危險。德軍已經不間斷地激戰了近18個月,盡管德軍戰鬥力較強,但蘇軍長期在兵力上占有絕對優勢。
德軍的裝備損壞率很高,官兵疲勞過度。德軍的兵員、武器、彈藥和補給都得不到有效的補充。這時,希特勒仍然要求德軍同時占領斯大林格勒地區和高加索地區。
看到德軍攻勢被蘇軍阻止,希特勒決定在斯大林格勒發動一係列小規模進攻,把整個南方攻勢都帶動起來。
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希特勒下令一幢房屋一幢房屋地進行占領。在高加索地區,希特勒同樣這樣命令。
1898年4月5日,經過7個月的不斷改進,德國Model-98式步槍完成了設計,被命名為毛瑟1898式步槍。毛瑟98步槍采用胡桃木製槍托及7.92×57毫米子彈,是世界槍械史上的重大突破。它的設計結構仍保留在現代槍械產品中。
20世紀30年代初期,德國決定不換裝98式步槍,而隻是把它縮短(毛瑟98K),意思為毛瑟1898式短卡賓槍。二戰期間,該槍以驚人的數量被投放到戰場,一直生產到戰爭結束。
毛瑟98K是一種彈夾供彈的旋轉後拉槍機步槍,該槍結構簡單而又堅固,成為步槍的經典設計。供彈係統為內置的雙排彈倉,底部彈倉可拆卸,方便更換彈倉彈簧。該槍可進行單發裝填,還可使用彈夾。每個彈夾裝有5發子彈,剛好把彈倉填滿。
槍機有兩個閉鎖齒,均位於槍機頂部,這種設計使該槍擁有更好的精確度。
槍機後部的一個凸榫是一個保險凸榫,彎曲形的槍機拉柄與槍機連接,這種設計使使用人員感到更舒適。
該槍的另一個著名優點是退殼裝置:當子彈離開彈倉後,抽殼鉤可立即抓住彈殼底緣,直到彈殼拋出為止,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證。
撞針在槍機轉至打開狀態時處於待發狀態,使槍機平穩地運作。當位於機匣左側的槍栓卡榫打開後,旋轉並拉動槍栓方便將槍機部分從機匣中取出。該槍的保險裝置在槍栓後邊,其巧妙的設計方便右手的大拇指操作。
在實戰中,由於毛瑟98K的射速太低,為此德軍使用沃爾特公司後來推出G43型半自動步槍,以取代毛瑟98K。但由於德國麵臨物資的缺乏,使得G43型半自動步槍的生產一直未能跟上德軍的需求。就這樣,毛瑟步槍長期處於生產狀態,直到二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