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保盧斯的進軍 2.斯大林格勒城下
1942年8月29日,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突入加夫裏洛夫卡地域,嚴重威脅蘇軍第62、64集團軍的後方。8月31日,施韋德勒率領的德軍第4軍與肯普夫率領的第48坦克軍,以第24裝甲師為先頭部隊,切斷了皮托姆尼克以南、斯大林格勒以西不到30公裏長的鐵路線。蘇軍連忙撤回內層圍廓。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又一次遇到了“克星”,他們再次輕視了朱可夫的指揮才能。朱可夫飛抵斯大林格勒後,立即與華西列夫斯基、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葉廖緬科、第1近衛集團軍司令莫斯卡連科等人分析敵我形勢。朱可夫決定於9月3日晨由第1近衛集團軍首先在北麵反攻。
9月1日,在舊羅加奇克地區,德軍第6集團軍右翼和霍特的第4坦克集團軍左翼會師了。但德軍的鉗形攻勢未能合圍蘇軍。
不久,德軍的兩個集團軍重點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中部地區,即卡拉奇-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科捷爾尼科沃鐵路一帶。德軍忙著調動部隊,以便組織更大規模的攻勢。
9月2日,德軍開始向蘇軍後勤設施、炮兵發射陣地和通訊設施進行猛烈的炮轟和空襲。蘇軍建在亞哥德納亞山穀的通訊設施被摧毀。當時,德軍掌握了蘇軍通訊設施的位置,甚至了解了蘇軍各指揮所的位置。
德軍第6集團軍猛攻蘇軍內層圍廓。爭奪內層圍廓的激戰持續到9月12日,蘇軍無法擋住德軍的攻勢,戰線距離市區僅兩公裏了。接著,蘇軍撤回市區,德軍第6集團軍到達市區邊緣。
1890年,保盧斯出生在黑森市布賴泰瑙鎮。19歲的保盧斯高中畢業後,報考皇家海軍軍官學校。他出身平民,因此沒有被錄取。此後,保盧斯攻讀法律。在馬爾堡大學學習1年後,他參軍了,先在巴登的步兵第3團服役。第2年,晉升少尉。第3年秋季,與羅馬尼亞貴族之女索利斯庫結婚了。
1914年秋季,保盧斯以營副官的身份參加了一戰。由於參謀才能突出而於1917年調到參謀部工作。
一戰結束時,他獲得了兩枚鐵十字勳章,軍銜為上尉。他先在邊防部隊服役,後被派到柏林工業大學測量班學習,又調到卡塞爾的國防軍第2兵團司令部服役。
1923-1927年,在駐斯圖加特的第5步兵指揮部,保盧斯出任參謀官。後來,出任步兵第13團的連長。當時,隆美爾在步兵第13團擔任機槍連連長。隆美爾喜歡帶兵,而保盧斯更喜歡深思熟慮的參謀工作。他與隆美爾的關係很融洽。
1933年,希特勒出任總理時,保盧斯軍銜為中校。起初,他十分反感希特勒及其納粹黨。他恪守軍人的本份,從不參與政治,反而贏得了希特勒的信任。
不久,希特勒提拔他到駐柏林的裝甲兵司令部任參謀長。由於希特勒對裝甲兵的重視,保盧斯逐漸擁護希特勒。
二戰爆發時,保盧斯晉升為少將。在賴歇瑙的第10集團軍(後改為第6集團軍)擔任參謀長。在波蘭戰役和西方戰役中,賴歇瑙和保盧斯這兩個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物竟能互相取長補短,合作融洽。
在希特勒發動侵蘇戰爭前,他曾要求馬克斯少將對東方戰線進行一番研究。馬克斯的研究報告脫離實際,希特勒很不高興。他又要求保盧斯研究東方戰線。保盧斯勸希特勒不要進攻蘇聯,但他仍然製定了一項以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第涅伯河一帶為目標的臨時進攻計劃。
保盧斯對希特勒說,一切都將有賴於後勤補給和預備隊的增援。他還向希特勒強調,必須在了解前線部隊的真實情況下,實施作戰的指揮。但希特勒堅決不同意這一點,他不信任陸軍,經常幹涉前線作戰,特別是在對蘇軍進攻受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