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體內容的看點

(一)新意在何處

《淺薄》這本書比較有獨特價值因而值得一看的具體內容,主要在於比較互聯網之前和之後兩種不同傳媒方式對思維方式產生的新舊兩種不同範式的決定性影響作用。作者說:“就像麥克盧漢預言的那樣,我們似乎已經抵達了人類智能和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關頭,這是兩種大相徑庭的思維模式之間急劇轉型的關鍵時刻。為了換取互聯網所蘊藏的寶貴財富,我們正在舍棄卡普所說的‘過去那種線性思考過程’,隻有那些乖戾暴躁的老人才會對那些財富熟視無睹吧。平心靜氣,全神貫注,聚精會神,這樣的線性思維正在被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取代,這種新模式希望也需要以簡短、雜亂而且經常是爆炸性的方式收發信息,其遵循的原則是越快越好。”

當年,尼采因使用打字機而改變了思維方式。因此尼采說:“我們所用的寫作工具參與了我們思想的形成過程。”作者引用尼采的例子是為了說明,思維方式不是不變的,思維方式的變化與我們所使用的生產力工具,具有內在決定關係。大家之所以需要讀這本書,這是一個看點。正因為大家一般都不這麼看——大家一般認為不管時代采用什麼傳媒,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思維方式都是主流的,這使這個觀點成了一種新奇的發現。

(二)兩種思維方式

1.從淺薄到深刻的一次革命是如何發生的

具體來說,傳統思維方式,或者說與淺薄相反的深刻式的思維,是在什麼樣的生產力工具(媒介)作用下,成為人們的主流思維模式的呢?按照作者的意思,深刻化是從碎片式、經驗化的思維轉向整體性、理性化的思維開始的。作者從空間角度選擇地圖、從時間角度選擇機械鍾,說明媒介是怎麼讓人“深刻化”的。作者說:“機械鍾改變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而且也像地圖一樣,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關於空間概念,作者讚同維爾加對地圖影響的評價:“人的智能從在空間的經驗轉變為對空間的抽象,這個過程是一場思維模式的革命。”而對時間概念,作者說:“一旦鍾表把時間重新定義為一連串為期相同的單位,我們的頭腦就開始重視工作中的條理和分工。對於所有的事物和現象,我們開始看到構成整體的碎片,然後又看到構成碎片的碎片。我們的思維變成了亞裏士多德模式,強調通過表麵現象洞悉隱藏在物質世界背後的抽象本質。”

由此可見,“強調通過表麵現象洞悉隱藏在物質世界背後的抽象本質”這種與淺薄對立的思維方式,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的。這意味著,一旦媒介這個條件出現革命式變化,主流思維方式的逆轉,就會與思維方式的上一次逆轉,具有同樣的合理合法性。

三、具體內容的看點

(一)新意在何處

《淺薄》這本書比較有獨特價值因而值得一看的具體內容,主要在於比較互聯網之前和之後兩種不同傳媒方式對思維方式產生的新舊兩種不同範式的決定性影響作用。作者說:“就像麥克盧漢預言的那樣,我們似乎已經抵達了人類智能和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關頭,這是兩種大相徑庭的思維模式之間急劇轉型的關鍵時刻。為了換取互聯網所蘊藏的寶貴財富,我們正在舍棄卡普所說的‘過去那種線性思考過程’,隻有那些乖戾暴躁的老人才會對那些財富熟視無睹吧。平心靜氣,全神貫注,聚精會神,這樣的線性思維正在被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取代,這種新模式希望也需要以簡短、雜亂而且經常是爆炸性的方式收發信息,其遵循的原則是越快越好。”

當年,尼采因使用打字機而改變了思維方式。因此尼采說:“我們所用的寫作工具參與了我們思想的形成過程。”作者引用尼采的例子是為了說明,思維方式不是不變的,思維方式的變化與我們所使用的生產力工具,具有內在決定關係。大家之所以需要讀這本書,這是一個看點。正因為大家一般都不這麼看——大家一般認為不管時代采用什麼傳媒,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思維方式都是主流的,這使這個觀點成了一種新奇的發現。

(二)兩種思維方式

1.從淺薄到深刻的一次革命是如何發生的

具體來說,傳統思維方式,或者說與淺薄相反的深刻式的思維,是在什麼樣的生產力工具(媒介)作用下,成為人們的主流思維模式的呢?按照作者的意思,深刻化是從碎片式、經驗化的思維轉向整體性、理性化的思維開始的。作者從空間角度選擇地圖、從時間角度選擇機械鍾,說明媒介是怎麼讓人“深刻化”的。作者說:“機械鍾改變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而且也像地圖一樣,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關於空間概念,作者讚同維爾加對地圖影響的評價:“人的智能從在空間的經驗轉變為對空間的抽象,這個過程是一場思維模式的革命。”而對時間概念,作者說:“一旦鍾表把時間重新定義為一連串為期相同的單位,我們的頭腦就開始重視工作中的條理和分工。對於所有的事物和現象,我們開始看到構成整體的碎片,然後又看到構成碎片的碎片。我們的思維變成了亞裏士多德模式,強調通過表麵現象洞悉隱藏在物質世界背後的抽象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