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有自己的理由:“世界汽車:正業已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術,完全可以為我所用,隻要有錢,就可買來技術和零配件,請來人,設計出好的產品。我心意已決,我負全權責任,哪怕傾家蕩產,頭破血流,我也要幹!”
李書福到省裏找到相關部門,要求生產汽車,主管官員立刻瞪大了眼睛,好像遇到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瘋子”。主管官員不同意。李書福打著生產摩托車的旗號,籌建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區。如果最終拿不到汽車生產權,數億的投資都會付之東流。
為了得到轎車的生產權,李書福一次又一次的北上。在祖國的首都北京,他四處奔走呼號,可仍沒得到批準。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判了“死刑”的李書福柳暗花明,司法部下屬的一家四川小客車廠瀕臨倒閉,李書福經過多方的努力,終於合作成功。李書福終於拿到了小客車和麵包車的生產權。
李書福的汽車終於生產出了第一輛車——“吉利豪情”。李書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場價格定在了47900元,吉利豪情成了中國汽車市場上最便宜的車。
李書福又在寧波北侖投資7億多元,征地1000畝,籌建吉利美日工業園區,這樣,李書福的吉利擁有兩個大型的工業園區,兩大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年產20萬輛的生產能力。
正當李書福以為吉利的前途充滿光明時,國家改革變動,從2001年5月起,隻有那些上了公告的企業和車型才允許生產。顯然吉利以後都不能生產車了。要想繼續生存下去,惟一的辦法就是獲得生產轎車的資格。
時間推到2001年10月30日,在第六批公告中李書福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吉利6360型車,一直被當作野孩子的吉利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分,成為國家汽車定點的生產基地之一。李書福一激動,吉利的全線產品全部降價10%,其中價格最低的轎車,跌破了4萬元!吉利豪情出現了排隊搶購的壯觀景象。然而不到4萬元的車價卻讓過慣了舒坦日子的國企轎車巨頭們頭痛不已。於是,有人開了頭一炮:“他李書福有什麼能耐?3萬元能造出什麼轎車?肯定是用廢銅爛鐵打的。”一時天下聞檄而動,紛紛討伐吉利車,紛紛的石塊,砸向吉利、砸向李書福。一個大型國有汽車集團的老總甚至在人民大會堂這樣戲謔:“沒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別開吉利車。”這讓李書福很難過,有人說他快瘋了,他逢人就說自己是怎樣用了3萬元造出車來的,沒
有人信它,後來他沉默了。讓市場來檢驗一切,各種流言才逐漸平息下來。
到了2001年底,吉利車的銷售又開始火起來,豪情和美日在北京市場裏可以每月賣到200多輛,全年吉利的銷售量可達3萬輛,這對一個民營企業來說是相當不錯的了。李書福終於可以開心地笑了。
逆向思維的方式絕非簡單的“倒行逆施”,而是一種以退求進、變負為正的高明決策藝術。它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並不局限於在一條直線上作逆向選擇,而是在多層次、多視角下進行反觀,從而對管理者提出更高的實踐要求。逆向思維的決策藝術要求管理者決策時,以銳利的目光、敏捷的思維去看問題、捕捉商機,對事物進行逆向的創造性思考,從現實趨勢中開拓出嶄新的思路。別人想著怎樣造車,你卻想著怎樣搭個順風車;別人想著此路不通,你卻能看到修路正好是有利可圖;別人想著怎麼往籃子裏裝菜,你卻想著怎麼賣籃子……思路決定出路。有了新的與眾不同的思路,就有了企業的廣闊前景。雖然說反其道而行之有悖於常理,需要管理者有過人的膽識,但隻要你用心去揣摩市場就會有好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