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失失落(2_50)(1 / 2)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我老了,同不少老年人一樣,不免有青壯年沒有甚至不理解的感觸。(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有感觸是“情動於中”,照《毛詩序》的想法,隨著來的還有“而形於言”。言,偏於零碎的用口,偏於成套的用筆。古人雲,“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化大道理為現前事,是寫下來,何時有興趣算舊賬,就可以一五一十重複一遍。這裏也想重複一遍,走上心頭的也許不很少吧,而一時捉住的是兩處。一處簡捷明快,是若幹年前所填《賀新郎》詞裏的一句,“白發馮唐真老矣”。另一處絮絮叨叨,說來就話長了。是兩年以前吧,電視播了短連續劇《人到老年》,因為主角中有熟人韓善續,又表現的主旨是老年人的無著落之苦,於我心有戚戚焉,所以就占用一些睡眠時間,看了一部分。不全麵可以顯示全麵,覺得劇編得不壞,能夠透過浮麵,觸及人生問題;演得也好,自然,像實人實事。這意思曾向有關的人說,他們希望我寫出來。其後就真寫了,刊於《人民日報》。我認為分量重的話是以下幾句:

老之感到無著落,原因是,先則天棄之,其後才是人棄之。天棄,表現萬端,人棄也表現萬端,可以用一斑窺全豹法,舉作《白頭吟》的卓文君為證,眉如遠山,膚如凝脂,曾經如此,可是時過境遷,好漢提當年勇又有何用!不幸也是天命,好漢總不甘心扔掉當年勇,枯寂的老朽總不甘心離開當年的熱鬧。這就造成天與天的不協調,人與人的不協調。

天不要了,而己身的“天命之謂性”卻夢想回天;人不要了,而己身的夢想卻希望還有人不棄。回天,談何容易!比如頭童齒豁恢複為紅顏翠鬢,自然做不到。所以可能的安慰隻能來於人。但這又是談何容易,所以隻好謙退,安於得一點點善意,甚至一點點世俗的和氣。但世間事不少例外,比如限於我的經曆,就曾不隻一次,所受竟遠遠超過善意。這樣的稀有一時使我感奮,更多的是震驚,應該如何對待?常是震驚使我莫知所措,及至心情恢複平定,想到應如何對待的時候,早已事過境遷。而感奮之情卻像是有增無減,其後隨著來的必是悔恨,悔恨又一次“失落”。如何補救呢?也隻能寫下來,以求不忘有這樣的失落而已。

值得記下來的有兩次,以時間先後為序,先說前一次。是1986年或1987年,舊曆中秋節前的兩三天,我預購由北京往天津的慢車票。這句話包含的事不少,需要略加解釋。在中秋節前,是因為老友齊君中秋節生日,我攜老伴每年秋天到天津看看親友,此時前往就可以一箭雙雕。預購,是因為同往的還有楊君,約定某次車發車前半小時在車站見麵,怕萬一至時票難買,計劃不能實現。慢車,是因為短途,多費時間無幾,可以避免車上擁擠。總之是想得不壞,然後是照預想的實行。不記得聽誰說,可以到西直門售票處去買,於是坐車往西直門。到了,排隊,慢慢前移,好容易到售票口,一問,才知道這裏不賣。問哪裏賣,說“到東單看看”。東單,比永定門車站近便,心中一喜,於是乘興而往。又是到了,排上隊。隊很長,前麵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士,衣著樸素,風度清雅。他看看我,總是出於惜老憐貧之情吧,問我買到哪裏的票。我告訴他,兼說了西直門碰釘子的事。他聽了,稍微沉吟一下,說:“您先排著,我去看看。”說著,他走往售票廳的南端。那裏牆上有各種表,他仰頭看,想是想弄清楚這裏是不是賣預售的天津慢車票。看了一會兒,大概終於沒弄清楚,他走回來,卻並不到原地插隊,而擠向售票口。多人排隊,跳到前麵擠,是大難事。可是他終於成功了,回來告訴我,是這裏還是不賣,隻能到永定門車站去買。臨別,他還問我是否知道坐哪路車,並說:“那裏準賣,就不必急了。”我心裏很不平靜,細看看他,想說點什麼,又一時想不好說什麼,隻費力地擠出兩個字,“謝謝”,無可奈何地走了。及至上了車,被這位的超常的善意趕跑了的靈機才溜回來,我這才領悟,像這樣罕遇的人,我應該同他結為忘年交。辦法很簡單,不過交換一下姓名、住址而已。不幸是心情感奮時靈機就泯滅,以致應該取得並珍重儲存的竟成為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