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吃飽飯與綿延後代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底線。
孔子曾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古代的那些大權在握的帝王,可謂鍾鳴鼎食,饜享群鮮。每日禦膳皆山珍海味,飛潛動植,水陸八珍。禦廚們絞盡腦汁,其所烹製出的菜肴無不造型優美、膾炙人口,足以令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
憑著一手響當當的招牌菜及過人的智慧,有的禦廚鯉魚躍龍門,出人頭地,甚至官至權傾天下的宰相。
但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宮廷內更是權欲紛爭的生死場,禦廚們有的心懷異誌,或是發動宮廷政變,或是忍無可忍,拔刀向主,一失足成千古恨;也有的因此被掃地出門,甚至走上奈何橋:商紂王因為吃煮熊掌硌了門牙,就砍了禦廚的頭;晉靈公因為熊掌煮得未到火候,便把廚師殺頭示眾;出現在嘉慶皇帝飯碗中的一粒稻殼悄然索走了禦廚的性命;至於在慈禧太後手裏,僅因一粥一飯的小錯而遭殃的禦廚更是讓人唏籲不已。
本當“君子遠庖廚”,但這些烹調界的白領一旦步入宮廷,其人生命運便注定要與榮耀及悲愴狹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