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誌於我。”殽之戰秦大敗,但晉襄公並不得意,誠惶誠恐希望與秦和好。有時勝利者的姿態是可以低下去的,而失敗者卻未必能敞開胸懷,大度地承認現實。為此秦穆公希望能報仇雪恨,不惜借助諸侯的力量,那怕是荊楚這樣的非華夏的諸侯國。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蟊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秦康公是晉文公的外甥,其母親即晉文公的姐姐,晉獻公的女兒。但在國家利益上,秦康公是不含糊的,不能因為我是晉國的外甥,就可以出賣秦國的利益給晉國。所以,必須打擊晉國,那就是一連串的闕剪、傾覆、蕩搖、入伐、俘剪晉國的行動。這是呂相說的。但令狐之役完全是趙盾的出爾反爾,秦軍根本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打敗秦軍的。但此時的呂相卻全都栽贓給了秦國。秦襄公送晉公子雍回晉為君,是趙盾派先蔑和士會與秦國商談好的,但此處卻稱公子雍為蟊賊。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垂,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複修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引領所表現出的那種期待的神情已全然可見,但庶所表達的也隻是期待而已。入我、焚我、芟夷我、虔劉我,秦就是這樣地欺侮晉,晉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有輔氏之戰。同好是有相同的友好的基礎,但關係的破裂一定有著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必須尋找過去的舊德,以修複今天的關係。在已過去的時光中,有好有惡,你去想那些美好的關係時,就會覺得這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好呢?過去的美好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放大,而醜惡的東西相反會隨時間的拉長而縮小。
“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使。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不榖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君來賜命是說秦高晉低;不顧錯姻,受命於使是秦高晉低;帥諸侯聽命,唯好是求是秦高晉低;君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是秦高晉低;承寧諸侯以退,不敢徼亂,是秦高晉低。呂相到此所言全是謙卑的姿態,,但所有之謙卑,都是為了這樣一句不卑不亢的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誌於我。”殽之戰秦大敗,但晉襄公並不得意,誠惶誠恐希望與秦和好。有時勝利者的姿態是可以低下去的,而失敗者卻未必能敞開胸懷,大度地承認現實。為此秦穆公希望能報仇雪恨,不惜借助諸侯的力量,那怕是荊楚這樣的非華夏的諸侯國。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蟊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秦康公是晉文公的外甥,其母親即晉文公的姐姐,晉獻公的女兒。但在國家利益上,秦康公是不含糊的,不能因為我是晉國的外甥,就可以出賣秦國的利益給晉國。所以,必須打擊晉國,那就是一連串的闕剪、傾覆、蕩搖、入伐、俘剪晉國的行動。這是呂相說的。但令狐之役完全是趙盾的出爾反爾,秦軍根本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打敗秦軍的。但此時的呂相卻全都栽贓給了秦國。秦襄公送晉公子雍回晉為君,是趙盾派先蔑和士會與秦國商談好的,但此處卻稱公子雍為蟊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