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出兵】(1 / 2)

楚莊王保證,如果宋敢殺你,我就伐宋,為你報仇。楚莊王這麼說,實際上是相信宋國不會做出格的事情,不會殺申舟的。因為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就沒在達到羞辱宋國的目的,自己反倒又被宋嗆了一口水。所以,倒並不是說,楚莊王不把申舟的生命當回事兒。但申舟還是把自己的兒子申犀,托付給了楚莊王。他實在無法相信自己還能活著回來。自己既然已沒有指望了,還是先把兒子的前程安排好吧。

而結果是,果然申舟被殺。宋國右師華元,知道申舟出使齊國不向宋借道後,以為這是楚國要亡宋的表示。因為楚國是把宋國當做他楚國的邊鄙城邑,不需要借道,這就表明宋國已被楚滅亡了。我殺了他楚國的使者,楚就會伐我,楚伐我宋國,宋也要滅亡。反正都是亡國,二者比較,反抗總比沒有骨氣地亡國要好。所以就殺了申舟,等待著楚國的討伐。

當楚莊王知道申舟被殺的消息後,是投袂而起,赤著腳就走出了宮門。他下令出兵伐宋。九月,楚軍將宋給圍了起來。

到了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春,宋派樂嬰齊出使到晉國,請求幫助。晉景公是想出兵,但伯宗認為,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這話什麼意思呢?不是說馬鞭長得都打不到馬腹上,而是說馬腹那地方是不能打的。你打了它那兒,馬兒就是跟你玩命,非把你的戰車掀翻不可。所以,此時的楚國,你不好去惹他,惹了他,咱們晉國沒有安寧的日子好過了。

伯宗希望晉景公像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那樣,以達到國君含垢的境界。川澤、山藪和瑾瑜都是自然界的事物,而國君是人,當然不是一般的人,是統治一國有著最高權力的人。但是這樣的人,如果你想維持下去你的統治,你就得納汙、藏疾和匿瑕。這就是道法自然。

宋來求教,晉如果不去,晉景公當然覺得很沒麵子,說重了就是恥辱。因為你不救宋,就說明你沒有本事與楚國對抗,而這對於堂堂的大國的國君晉景公來說,當然是恥辱了。我怎麼就沒有本事與你楚國對抗呢?但你必須要忍受這個恥辱。如果你不能忍受這個小的恥辱,那麼你的行為就可能會招來更大的恥辱。所以,伯宗不過是在權衡了利弊的大小後,才請晉景公不要救宋的。就如伯宗告訴晉景公那句諺語,高下在心。什麼事都是你怎麼去認為了。你說它高,它就高;你說它下,它就下。你晉景公認為,我不救宋,沒有什麼,不就是沒有救宋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或者,你晉景公說,我怎麼能不救宋呢?這怎麼行呢?這可是就如天塌下來的大事呀!所以,你怎麼想,就會怎麼采取行動。最後,晉景公沒有去救宋,看來他把救宋這事兒往下看了。

楚莊王保證,如果宋敢殺你,我就伐宋,為你報仇。楚莊王這麼說,實際上是相信宋國不會做出格的事情,不會殺申舟的。因為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就沒在達到羞辱宋國的目的,自己反倒又被宋嗆了一口水。所以,倒並不是說,楚莊王不把申舟的生命當回事兒。但申舟還是把自己的兒子申犀,托付給了楚莊王。他實在無法相信自己還能活著回來。自己既然已沒有指望了,還是先把兒子的前程安排好吧。

而結果是,果然申舟被殺。宋國右師華元,知道申舟出使齊國不向宋借道後,以為這是楚國要亡宋的表示。因為楚國是把宋國當做他楚國的邊鄙城邑,不需要借道,這就表明宋國已被楚滅亡了。我殺了他楚國的使者,楚就會伐我,楚伐我宋國,宋也要滅亡。反正都是亡國,二者比較,反抗總比沒有骨氣地亡國要好。所以就殺了申舟,等待著楚國的討伐。

當楚莊王知道申舟被殺的消息後,是投袂而起,赤著腳就走出了宮門。他下令出兵伐宋。九月,楚軍將宋給圍了起來。

到了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春,宋派樂嬰齊出使到晉國,請求幫助。晉景公是想出兵,但伯宗認為,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這話什麼意思呢?不是說馬鞭長得都打不到馬腹上,而是說馬腹那地方是不能打的。你打了它那兒,馬兒就是跟你玩命,非把你的戰車掀翻不可。所以,此時的楚國,你不好去惹他,惹了他,咱們晉國沒有安寧的日子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