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情緒就在那裏,它本該如此
就如太陽溫和地存在於天上一樣,我們去接觸和體驗情緒時保持著一種接納的狀態,它自然就慢慢地淡化了。
正念減壓療法的創始人喬·卡巴金講述了一個奶農的故事。二戰時期,英國有一家奶牛場,場主雇了一位奶農。那是一位新手奶農,缺乏經驗,有一次在攪拌牛奶時,他灑出了一些牛奶,這讓他感覺很緊張。於是他趕緊用水衝洗地上的牛奶,可是越衝洗地上的牛奶看起來越多,這讓他感覺十分絕望。這時奶牛場主走過來,看到地上一大片白色的液體,立刻明白了雇農的疑惑。場主告訴他:“你看,一旦水和牛奶混合在一起,看上去就是一樣的。若你灑掉了一升,那它看上去就有一噸;若你灑掉了一噸,那它看上去就會像是……你站在一片湖麵上了。”所以,麵對灑掉的牛奶正確的做法是,讓它自然地流淌,等它們流進排水溝之後,再用水管衝洗地麵。
沒有經驗的奶農會因為緊張、擔憂而趕緊拿水衝洗,這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麵臨消極情緒時,不斷進行的自我對話:“我出了什麼問題?我太笨了?我缺乏毅力?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在消極的情緒渲染下,這樣的自我對話就像是混入水的牛奶,混上了悲觀和消極的色彩,讓原本一升的牛奶看起來像一片湖泊。而有經驗的奶牛場主知道,牛奶是流動的,你不去衝洗它,它自然會慢慢往低處流淌,最終流入排水溝。情緒如流動的液體,你若不再往裏麵注水,它很自然地就慢慢流走了,我們在一旁覺察並體驗它的緩緩流淌。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第一步,用“描述性的自我對話”替代“分析式的自我對話”。
接納情緒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如實覺察並如實體驗。如實覺察就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自我對話”,它要求盡可能如實地描述自己當下的情緒體驗。
“分析式的自我對話”常常是對當下現實的引申和推理,它和當下發生的現實並不一樣。例如,我們可以在頭腦中想象一個沙發,但是它和你客廳中真實存在的那個沙發或許不同。對於情緒這種抽象的存在,頭腦中的想象與客觀現實的差距更加巨大:
因為看到3歲多的孩子學習英語時不斷地扭動身體就感覺到無比焦慮的媽媽,她在頭腦中想到的可能是孩子未來考上名校或者年薪百萬的畫麵;因為女友與自己分手而躺在床上悲傷流淚的小夥子,頭腦中想到的可能是自己錯過了“百分百”女孩,“絕不將就”的自己因此會“孤獨終老”;因為在路上和同學打招呼但對方沒有回應自己,所以感到非常羞愧和尷尬的女同學,頭腦中想到的可能是自己過去一次次被人拒絕、貶低和忽視的經曆,從而總結出自己是一個被人拋棄和嫌棄的人,甚至發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感歎。
02 情緒就在那裏,它本該如此
就如太陽溫和地存在於天上一樣,我們去接觸和體驗情緒時保持著一種接納的狀態,它自然就慢慢地淡化了。
正念減壓療法的創始人喬·卡巴金講述了一個奶農的故事。二戰時期,英國有一家奶牛場,場主雇了一位奶農。那是一位新手奶農,缺乏經驗,有一次在攪拌牛奶時,他灑出了一些牛奶,這讓他感覺很緊張。於是他趕緊用水衝洗地上的牛奶,可是越衝洗地上的牛奶看起來越多,這讓他感覺十分絕望。這時奶牛場主走過來,看到地上一大片白色的液體,立刻明白了雇農的疑惑。場主告訴他:“你看,一旦水和牛奶混合在一起,看上去就是一樣的。若你灑掉了一升,那它看上去就有一噸;若你灑掉了一噸,那它看上去就會像是……你站在一片湖麵上了。”所以,麵對灑掉的牛奶正確的做法是,讓它自然地流淌,等它們流進排水溝之後,再用水管衝洗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