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不過如此(3)(1 / 1)

Google公司人人平等,這裏的管理職位更多是強調服務,工程師們受到更多尊敬。這種平等的思路也表現在其他很多方麵,這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Google員工的創造力。

我總結了一下,隻要給員工三樣東西,他們就會自覺為企業賣命:

自由環境—給空間,做他們認為值得做的事情;

激勵製度—獎金、獎狀,每個人都是高手,都會攀比,會激發創新火花;

被認知、認可、認同—這個最重要。

形式可以變化萬千,但萬變不離其宗。

曾經如此浪漫而美好、高效的貝爾實驗室,後來被朗訊收購了,再後來喪失了它的特色。

為什麼?時代變化了。

1980年後期,日本開始對美國製造業進行衝擊,美國企業的發展壓力加大。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企業受到更嚴重的全球化衝擊,“亞洲四小龍”、中國、巴西,都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強大的衝擊。

而美國政府因為反托拉斯的法規,看到任何一個企業達到壟斷,就要把它打破。

所以,美國電信被拆分成7個小公司,因為有了競爭壓力,所以有了贏利動力,不再像原來那麼鋪張浪費,但也不得不砍掉一些長期來說十分重要的東西。

Google畢竟是家年輕的公司,當有一天Google的浪漫光環褪去,財務壓力上升的時候,它是否還能堅持寬鬆的環境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