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不斷充電(2)(1 / 3)

人生就是不止學習

人生之意義在於趨向生命之圓滿,而樂趣的惟一途徑是學習,學習是一生都要麵對的課題。

(1)學習能改變人的一生

珍妮特·沃斯說,學習“是一場我們將一起發動的革命”,學習是一場革命,將波及到個人人生、人際交往、整個生活環境以及世界的未來發展方向、方式。這不是一場權力更替的革命,但它將引起社會的巨大變動,它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這場革命也不是對別人的革命,而是改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乃至整個人生的革命。革命由最具先進意識的人們發動、示範、引導、組織和推動,但需要的是有熱情、有眼光、有向往的人們的認識、認同、參與以及分享。這場革命沒有成功與不成功的區別,隻有成功規模的大與小的區別,因為它的起點是個人的革命,而終點是沒有的。在這個意義上,這場革命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而且可能會大規模地發生。

這場學習革命改變我們自己,如果你是一位教師,你的學生們也一定會分享到你的成功;如果你是一位家長,你的孩子與其他親人也一定會分享到你的成功;如果你是……無論如何,你必須從自己開始革命,否則你怎麼可能與別人分享成果?我們相信,有愛心、有責任心、有眼光的人們將首先行動起來。

(2)知識力量,至高無上

托夫勒說過,力量有三種表現形式,即暴力、財富和知識。

早在16~17世紀,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就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他寫道:

“人類知識和人類的權力歸於一點,任何人有了科學知識,才可能駕馭自然、改造自然,沒有知識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這一論斷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後來馬克思發現,科學知識首先獲得了名副其實的“力量”的使命,成為生產財富的手段,從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科學論斷。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別是知識經濟來臨的今天,可以說,知識不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終極力量。

暴力有限,財富有價,而知識既無限又無價。反之,知識的“暴力”才是最大的暴力,看看當今的各種高精尖武器就用不著更多解釋;另外,知識不僅創造財富,知識本身就是財富。

“人類正在步入一個以知識(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生產、分配、使用(消費)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所有經濟行為都依賴於知識的存在。在經濟生產的要素中,知識占主導地位,其他生產要素都要靠知識來更新、來裝備、來衡量。知識在其生產、傳播和應用的過程中,無不挾帶著滾滾的財源。市場競爭已從產品競爭延伸到工作間的創意和實驗室中的交鋒;勞動生產率的競爭已變成了“知識生產率”的競爭。即生產率和經濟增長,取決於技術進步和知識積累的速度,取決於創造知識(創新)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效率。

對此,李嘉誠先生曾深有體會地說過,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如果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也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識不僅指課本內容,更包括社會經濟、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

正如哲學家告訴我們的:人們“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於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由於缺乏想像和觀念。

柏拉圖在2000多年前就斷言:“知識是一切能力中最強的力量。”

高爾基則認為:“隻有知識才是力量。”

而雨果甚至在《悲慘世界》裏提出:“人類隻應當受知識的統治。”

原始社會,人的力量十分渺小,人的存在是以自然的存在來解釋說明的;在農業社會,土地、勞動力是社會發展的關鍵的經濟因素,是人追求的目標;在傳統的工業社會,貨幣資本、自然資源成為社會發展最關鍵的經濟因素;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知識與經濟的一體化,使知識、信息、智能以及人才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人及其知識才真正成為全社會的主體與核心,成為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資本、第一需要和第一力量。

(3)知識決定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