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口齒伶俐(2)(2 / 3)

所以,要想使我們的想法能夠讓人牢記於心,就要做到表達精確,用最少的字表達最清晰的思想,做到語言平實、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其實,一個剛剛從事文學寫作的人,都應該牢牢記住這種思想,盡量在寫作中刪去每一個無益的字,使作品表達簡潔,短小精悍。

長期下去,這種嚴謹的寫作方法就會使作品充滿新奇,同時在不停地進行加工潤色的情形下,使自己的表達更有力、更清晰、更簡潔、更明了。

成大事者能用明白無誤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思想,他們會刪除那些贅語和不必要的詞句,對每一個詞都精挑細選,對每一句話都精雕細琢,他們盡量讓每一篇文章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會因時間的推移而磨蝕了思想。

林肯駁斥道格拉斯的辯論、朗費羅的《生命之歌》、莎士比亞的不朽名作等等,並沒有因時間久遠而失去魅力。

現在我們就看一看林肯駁斥種族歧視者道格拉斯的精彩辯論:

我想耶穌基督並不真正渴望任何一個凡人能和天父一樣完美,“由於你天上的父是完美的,但願你也完美。”把這個樹立為標準,誰盡最大努力達到這個標準,誰就達到了道德完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實現“人人生而平等”這個原則。即使不能給予每個人自由,至少不要做奴役人的事情……

讓我們的政府回到憲法製定者們最初安放的軌道上來吧!讓我們把所有關於某個人或某個種族因為劣等所必須受歧視的詭辯統統扔掉吧!讓我們扔掉這一切,在這塊土地上團結得像一個民族,直到我們再一次站起來宣布:人人生而平等!

與語言表達相同的,凡是被稱為不朽作品的文章,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精心錘煉、謀篇布局,努力尋找到一種合適的表達方式。那些名垂千古的作品中每一首詩或每一個章節都是經曆時間考磨寫出來的。

正是因為語言簡潔能給作品注入一種經典的成分,從而使有些作家隻是因為某段精辟的話或幾行詩而聲名鵲起,而有的作家雖然著作等身,卻沒有什麼名氣。

由此可見,作品是深受讀者喜歡,還是如過眼煙雲,其決定性的力量在於作品思路清晰、表達流暢、語言簡練。

不管是憑短篇作品成為名流,還是通過長篇大論流芳千古。他們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反複的推敲,使其作品最終受到讀者的歡迎,使其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有些人常常把英國小說家吉卜林取得的成就歸結於天賦。我們不能否認,吉卜林確實具有非凡的文學才能。

但是,有多少人會像吉卜林那樣,為了把意思表達得恰如其分、簡明扼要,在一篇文稿問世之前把它重寫八到十遍呢?

在一個人想成為著名作家,卻不具備著名作家才智的情況下,若再不願付出比他們更多的勞動,怎麼會寫出好作品呢?

許多人的毛病是沉溺於堆砌語言,讓華麗的詞藻掩蓋思想,冗長的篇幅讓人昏昏欲睡。他們應該認真想想特羅姆·愛德華的建議:“還有東西要寫嗎?如果沒有,趕緊打住。”

在一個作家還沒有對一個主題進行全麵的認識和深入的研究前,是不可能寫出有分量、能夠吸引讀者的文章的。

所以,你必須傾注滿腔熱情,投入全部的身心,去了解某一個主題,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隻有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自然流露出來,才能打動讀者,才能吸引讀者。

言語密才能無懈可擊

一個善於表達的人,必須是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人,隻有這樣,說出來的話才能既生動準確,又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

此外,還須運用標準的語言,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豐富的詞彙、淵博的知識,具有自信心,對人誠懇等。隻有這樣,說出的話才有分量,才能起到強於百萬之師的威力。

要成大事,沒有好的口才,至少是一種遺憾。相反,一個人如果有果敢的行動,再加之良好的口才,就會盡善盡美,推動事業的成功。因此,口才也能打開一條成功的通道。

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反映,從中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知識、才能、閱曆和修養。不管他治學嚴謹還是做事馬虎,不管他思維敏捷、思想積極,還是思想懶散、不求上進,都可以從語言中看出來。

從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和方式中,你可以看出他讀了哪些書、掌握了哪些思想;你可以看出他的擇友之道;你可以看清他的思想軌道、生活習慣;你可以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和生活閱曆。可以說,談話中囊括了一個人的一切,不管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掌握了多少知識,都可以從談話中得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