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求真務實(5)(1 / 2)

有一位老教授說起過他的經曆:“在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發覺有許多在校時的資質平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沒有特殊的天分,有的隻是安分守己的誠實性格。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不愛出風頭,默默地奉獻。他們平凡無奇,畢業分手後,老師同學都不太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但畢業後幾年或十幾年中,他們卻帶著成功的事業回來看老師,而那些原來看來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卻一事無成。這是怎麼回事?”老教授常與同事一起琢磨,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他認為:

成功與在校成績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但和踏實的性格密切相關。平凡的人比較務實,比較能自律,比別人更努力。所以許多機會落在這種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補拙的特質。成功之門必向他大方地敞開。

一個人如果有了腳踏實地的習慣,具有不斷學習的自我努力性,並積極為一技之長下工夫,那麼成功就變得容易起來。一個肯不斷擴充自己能力的人,總有一顆熱忱的心,他們肯幹肯學,多方麵向人求教,他們出頭較晚,卻在各種不同職位增長見識,擴充能力,學到許多不同的知識。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總是被公司當作替補隊員,哪兒缺人手就被調到哪兒,自己的能力無法正常發揮。這位先生沮喪地向他的同學,現在已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訴苦道:“這樣值得繼續幹下去嗎?我覺得自己的專長無法發揮出來。”昔日同學很認真地告訴他,你經常被調到不同崗位磨煉,是辛苦的,但隻要你努力肯學,應該也能勝任,否則你的公司不會做這樣的調度。現在,你在工作中的表現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努力,第三還是努力,那麼過不了多久,公司員工之中磨煉最多的是你,能為公司貢獻才智的也是你,你應該有這種認識。最後,同學又口授他一條成功秘訣:肯幹就是成功,患得患失,拈輕怕重,就失去成長的機會。受苦是成功與悅樂的必經曆程。這位先生幹下去了,他幹得很起勁,兩年後,他終於成為公司中最耀眼的一顆星,終於在老板的心中亮了起來。

人才是磨煉出來的,人的生命具有無限的韌性和耐力,隻要你始終如一地腳踏實地做下去,無論在怎樣的處境,都不放鬆自我,不自暴自棄,你便可以創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驚的成就。

“跬步不休,跛鱉千裏”,跛腳的鱉也能走到千裏之外,因它總是不懈地向前走;“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心態堅決可以穿透頑石,足見心力的神奇。

成功的人永遠比一般人做得更多,當一般人放棄的時候,他們總是在尋找如何自我改進的方法,他們總是希望更有活力,產生更大的行動力。有的人每天吃過量的飯,睡過頭的覺,不做運動,不學習,不成長,每天在抱怨一些負麵的事情,這又哪兒來的行動力?記住成功永遠不在於一個人知道了多少,而在於采取了什麼行動去做。

所有的知識必須化為行動,因為隻有行動才有力量。

我們是凡人,生命不是無限的,不可能放棄自己的一切去聽從別人的想法,由他們操縱我們的一生,否則,到一定的時候,我們就會悔恨自己,也埋怨他人。與其如此,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學會去計劃自己的生活。

還等待什麼呢?

不讓放棄入侵頭腦

做任何事隻要半途而廢,那前麵的辛苦就白費了。唯有經得起風吹雨打及種種考驗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時常聽見有人哀歎自己時運不濟,無論任何事都不能如願。事實上,真正失敗的原因是他做任何一件事,隻要一遇挫折就半途而廢。可是繼續從事他那份工作的人,卻因自己不斷地努力,反而獲得圓滿的成果。

由這裏我們可以明白地看到,並不是這個人運氣差,腦子不行,隻是因為他欠缺思考的耐心,遇到困難就放棄了。

做任何事隻要半途而廢,那前麵的辛苦就白費了。唯有經得起風吹雨打及種種考驗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史泰龍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小時候他在拳腳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長大,高中輟學,便在街頭流浪。直到20歲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史泰龍,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這樣做。如果這樣下去,就會成為社會垃圾,帶給別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克泰龍下定決心要活出個人樣來。但是做什麼呢?他長時間思索著。最後他想到了當演員,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而一旦成功,卻可以名利雙收。於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但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他每被拒絕一次,就認真反省、檢討、學習一次。就這樣兩年過去了,他依然毫無收獲。

史泰龍暗自垂淚,甚至失聲痛哭。難道真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隻能做賭徒、酒鬼嗎?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換一個方法。他想出了一個“迂回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劇本一年後寫出來了,史泰龍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劇本還可以,但讓他當男主角,簡直是開玩笑。導演們都這樣說。他再一次被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