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修身養性(2)(3 / 3)

其次,高尚的情操可以培養我們鎖定人生的坐標,確立人生的價值體係。我們要在生活中注意到這一點,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使之高尚,升華。

再次,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旦離開學校,就不再繼續學習了。前幾年,中央電視台做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許多人家裏根本沒有買過什麼新書,書架上放的幾乎全是在校學習期間的課本。這反映了一個事實:上班後人們不再閱讀一些嚴肅的書,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時間浪費在閑聊與看電視上。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有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而是要求我們多學習一些東西,我們應該學一些工作之外的新東西,以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在這種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對自己負責,就應該不斷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唯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可能對家人對社會負責,才會成為有責任心、有進取心、有成功心的人。所以要成大事,首先就要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

(2)對家人負責

人隻能對自己負責還不夠,因為人是生活在家庭中、社會中的。一個能夠對自己負責的人,還應該對生育、養育自己的家庭負責。從照顧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到贍養自己的長輩;從對自己孩子的撫養到忠於自己的妻子或丈夫,都一樣重要。可以說,這是一個人做人的最起碼道德標準,也是我們要獨立麵對的一類問題。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沒有責任心的人是很容易喪失原則的。一個人是否能獨立,是否能承擔責任,是他能否成大事的一個檢驗標準。

現在的社會,節奏快了,眾多的原因造成兒女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家的概念越來越淡薄。麵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思考什麼呢?難道說老人們的標準也在降低嗎?從“要求被贍養”到“常回家看看”。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要勇於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3)向社會負責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際互賴的社會裏,我們從高度發達的社會裏享受物質文明的豐碩成果。同樣,社會也要求我們每個人盡自己的努力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用當前較為流行的話說,就是要求我們要有“敬業精神”。這不僅僅是社會的要求,也是實現自治自立的一個重要標準。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他能夠全身心投入事業,能夠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時候,他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同時又是獨立的一個人,因為他有著獨立的人格。

隻有那些熱愛自己的事業,對自己追求的目標全身心投入的人,才會獲得人生的成功。從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中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人生不就是如此,例如,在一般條件下,即使天氣再熱,陽光也不容易把東西給烤著。可是當我們拿一個凸透鏡卻可以輕而易舉做到這一點。因為凸透鏡把射來的陽光聚成了一個點,所以東西就會燃燒。

經驗證明,隻有那些勇於為事業付出代價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企圖投機取巧耍小聰明的人最終會被自己的小聰明碰得頭破血流。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隻有首先做出奉獻,然後才會獲得。

寬以待人是氣魄

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韌性。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

古人說:“江海所以能為百川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有容乃大。”“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從社會生活實踐來看,寬容大度不僅是人在實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質,還是成大事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就事業,首先要有寬以待人的處世原則。反之,一個以敵視的眼光看人,對周圍的人戒備森嚴,心胸窄小,處處提防,不能寬大為懷的人,必然會因孤獨而陷於憂鬱和痛苦之中,一個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肯定討人喜歡,被人接納,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具有更多成大事的機會和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