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節 佳人乍現 走出茫然(2 / 3)

蒼老的聲音咳嗽了一下,然後歎了口氣,勸慰道:“小郡主,你也不用太過操心、勞神,葉護大人雖然年僅三十有餘,執掌葛邏祿部也有幾年的光景,卻通過雷霆手段將原本渙散的部落拚整到一起,實屬不易!這也說明葉護大人的能力出眾,已經初具王者風範,相信假以時日定能在草原一顯身手、揚名立萬……”

老者還想說下去,卻被那個柔美的、異域的聲音打斷:“咳,特勒大叔,你也不用寬慰我,哥哥的能力自不消說,整個部落也還算穩定,隻是我擔心草原的大戰又要開始了。”

“三年多前,吐火仙可汗——爾微特勒與黑姓可汗——骨啜,在莫賀達幹部和都摩度部的支持之下,互相攻打,讓草原陷入戰亂之中。”

“大唐北庭都護兼北庭伊西節度使——蓋嘉運,率領大唐以及石國、史國的聯軍,縱橫千裏,先是協助莫賀達幹部攻占碎葉城,吐火仙可汗則在碎葉城東南的賀邏嶺被抓獲;接著,蓋嘉運又命令北庭節度副使夫蒙靈察,與拔汗那王阿悉爛達幹,潛兵偷襲怛羅斯城,生擒黑姓可汗爾微特勒,並乘勝占領曳建城,取金河公主,將所俘獲的突騎施數萬之眾全部交給了拔汗那王。”

“雖然,唐軍經此一戰,威震西陲,並最終平定了戰亂,但也致使草原人畜塗炭、一片狼藉。這才安穩了幾年,各方麵勢力便又蠢蠢欲動了。聽說,這次黑衣大食的使者也出現在了草原,並正在各國、各部落遊說,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呀!”

這位小郡主層次分明的介紹,可真是讓李尋陽腦洞大開!

他清楚的記得:

就在前不久,他們幾個死黨還在爭論,兩唐書都未見立傳的蓋嘉運,到底是個什麼角色。

後來,李尋陽遍查古書,才發現這個蓋嘉運最早出現在史書時,是在開元(即:公元713年~741年)中期,當時他已官至北庭都護。

而北庭都護府則設置於武則天為帝時的長安二年(即:公元702年),負責統轄西後突厥十姓部落的諸羈縻府州。

到了唐玄宗先天元年(即:712年),大唐又設立了北庭伊西節度使,由北庭都護兼領,統瀚海、天山(駐西州)、伊吾三軍共20000人,用以防製突騎施(即:後突厥部落之一,其地當在今新疆伊犁河以西,熱海以東)、處木昆等部落。

庭州(治所在金滿,即21世紀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城中,除府邸、軍衙外,還有佛寺道觀、貿販市場等,所以庭州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蓋嘉運鑒於庭州的重要性和庭州城牆年久失修,一旦戰爭爆發,庭州很難堅守。於是,他在北庭都護府城內置瀚海軍,並對城牆重加修築,完善工事。常備守軍也達到了12000人,馬4200匹。經過這次整修,庭州的防禦能力大為提高,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即:公元790年)才被吐蕃攻占。

而在開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十月,突騎施軍侵擾北庭及安西的拔換城(又名威戎城,今新疆阿克蘇)。蓋嘉運則於開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正月率兵出擊,並於正月二十六日,大敗突騎施軍,得勝而歸。

時至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六月,莫賀達幹和都摩度率兩部兵馬夜襲突騎施的可汗——蘇祿,蘇祿可汗兵敗被殺。

但時隔不久,兩部酋長又因汗位繼承問題發生離異。莫賀達幹立爾微特勒為黑姓可汗,都摩度立蘇祿之子骨啜為吐火仙可汗,雙方互相攻戰。

莫賀達幹部抵擋不住都摩度部的進攻,向蓋嘉運求援,蓋嘉運聞訊後,立即上奏朝廷。唐玄宗詔令 蓋嘉運率突騎施、拔汗那以西諸國軍隊討伐。

在唐軍和碎葉以西諸國的強大攻勢下,形勢忽然發生了變化。吐火仙可汗與黑姓可汗由相互對立,變成相互聯合:

吐火仙可汗與都摩度部兵馬,占據了碎葉城(又稱素葉城、索虜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市西南);

黑姓可汗爾微特勒及其兵馬,則占據了怛羅斯城(又稱咀羅私,今哈薩克斯坦南部的塔拉茲附近),相互連兵以拒唐軍……

而黑衣大食,李尋陽也聽死黨——阿迪講過:

大食,是波斯語——Tay的音譯。

大食,原為一個伊朗部族的稱謂,不過這個部落卻與伊朗民族沒有任何關係,是標準的阿拉伯部落,隻不過該部落和波斯人接觸時間較長,因此波斯人喜歡以該部落稱呼整個阿拉伯民族,中國人通過波斯人口中得知阿拉伯人,因此使用大食一詞稱呼阿拉伯人。

大食,也是唐、宋時期對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的專稱和對伊朗語民族穆斯林的泛稱。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到他逝世時(即:公元632年),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統一的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帝國,終於出現在阿拉伯半島。

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國家的首腦稱為哈裏發,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

在經過了四大哈裏發時期(即:公元632年~661年,最初的四大哈裏發由穆斯林公社以協商、選舉方式產生,曆史上將這四位領袖統治時期稱之為神權共和時期)後,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裏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他將哈裏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帝國的君主,令當時的阿拉伯社會開始進入鼎盛時代,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政府文件必須用阿拉伯語書寫,因為倭馬亞王朝尚白,屬於遜尼派,所以又被稱為白衣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