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四種做法有個共同特點,都認定對方拒絕自己的要求是無理無權的,並對對方展開人身攻擊。這種做法的後果就是直接造成雙方的對抗態勢,不但不能使對方接受要求,反而會把關係搞僵。避開對方拒絕的鋒芒是堅持要求的一個要領。如媽媽要求孩子上學帶傘,孩子說不會下雨,拒絕媽媽的要求,媽媽如要堅持要求,就不應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或“你不帶我就揍你”,而應說:“帶傘當然要麻煩些,但萬一下雨呢,天氣預報已說有雨。”這種說法就比較好。
再次,要有靈活多變的策略。在“提出要求對方拒絕要求,再堅持要求”的結構中,堅持要求是“要求”的延續,但不應該是“要求”的簡單重複。我們看到許多孩子向爸爸媽媽提出要求“我要出去玩”,遭到拒絕
後,孩子隻是一個勁地叫:“我要嘛,我要嘛。”這種“重複式”的堅持要求在成人那裏也時常可見。這種方式不但無效,而且令人心煩。而堅持要求的恰當行為則應是變換要求的方式、角度、口氣……這樣常能取得好效果。再如國外一青年來到一家公司提出謀職要求:
“請問你們這裏要秘書嗎?”
“不要。”
“要采購員嗎?”
“不要。”
“要門衛嗎?”
“不要。”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了。”他拿出一塊木牌,上麵寫著:“本公司名額已滿。”
公司老板笑了,最後這個人被錄用為銷售經理。
要求一再被拒絕,可他一再改換內容,重提要求,看來工作推銷似乎已失敗,他還要來個商品推銷。既有堅定的自信,又有多變的策略,是堅持要求的一個佳例。
最後,要解決對方拒絕時提出的理由。
堅持要求時,優秀的言行並不去反駁對方的拒絕,但他們總是接過對方的拒絕話語,加以“軟性”處理,化解對方的拒絕。
例如舞會上,一小夥子走到一姑娘麵前,邀請她跳舞,姑娘羞澀地說:“我不會跳。”這話好像是拒絕。小夥子怎麼辦呢?放棄要求,悻悻而退,那樣自己會非常尷尬;批評姑娘不禮貌,那更是失禮行為。這個小夥子說道:“沒關係,我也不會,讓我們一起學吧。”說著,兩人就一同下了舞池。這話就非常合理,一方麵他承認了對方的拒絕是一個理由,這就尊重了對方;同時又“淡化”了這個理由,“不會跳沒關係”,從而堅持了要求。
再如,一個警察調查案情找到被調查人,他正和一女人在一起。警察提出要求:“我想和你單獨談談。”這顯然是在要求這女人回避,但被調查人加以拒絕:“她是我的妻子,沒關係的。”對此,警察沒有反駁這句話,也沒指責這個人,而是接過對方的話語,承認對方認為的夫妻之間無秘密的觀點,但仍然堅持和被調查人單獨談話的要求。他說:“如果你願意,待會兒你可以告訴她。”這種堅持要求的方式是很好的。
上述四種做法有個共同特點,都認定對方拒絕自己的要求是無理無權的,並對對方展開人身攻擊。這種做法的後果就是直接造成雙方的對抗態勢,不但不能使對方接受要求,反而會把關係搞僵。避開對方拒絕的鋒芒是堅持要求的一個要領。如媽媽要求孩子上學帶傘,孩子說不會下雨,拒絕媽媽的要求,媽媽如要堅持要求,就不應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或“你不帶我就揍你”,而應說:“帶傘當然要麻煩些,但萬一下雨呢,天氣預報已說有雨。”這種說法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