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講 恭親王府 △一、王府變遷(2 / 2)

西路葆光室,錫晉齋。西路原為和孝公主的公公和珅居住,後為慶親王居住。恭親王時這裏是客廳和藏寶之所。葆光室,“葆光”一詞源於《莊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鹹豐帝暗誡奕不要“滿”,也不要“竭”,要潛藏光明而不外露。“葆光室”匾為鹹豐帝臨幸時禦題的。奕為此撰寫了一篇《葆光室銘》。恭親王用此室做貴賓客廳,接待至親。錫晉齋,和珅時叫嘉樂堂,為起居室。和珅仿照紫禁城的寧壽宮精心裝修,安設金絲楠木仙樓,材料昂貴,精雕細琢,再配合金色花紋的火山岩地磚,滿目華麗,多有逾製,後被列為大罪之一。恭親王時把西晉陸機的《平複帖》收藏在齋內,改名為錫晉齋。

再看花園:花園在和珅時已經建設,奕重新改建,府園呼應,布局有序。花園也分為中東西三路。

中路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福字碑,蝠廳。西洋門,當年和珅建造時,挪用了圓明園的設計和材料,後來這成為他的罪行之一。蝠池,因形似蝙蝠而得名。這是中路最重要的園景,池上軒廳為奕宴請重要賓客的宴會廳。蝠池上有渡鶴橋,橋北是安善堂。安善堂之北是滴翠岩,西側有坡道登岩,俗稱“平步青雲”。岩下的秘雲洞正中,有一塊“福”字碑,為康熙帝禦筆。這個福字,聚“六多”——多福、多才、多壽、多田、多子、多禧為一體,被譽為“天下第一福”,是恭王府的鎮府之寶。蝠廳,造型將主廳與兩廂連接為一體,形似展翅的蝙蝠,因而得名。園中“五福”——蝠池、蝠廳、福字碑、多福軒和遊廊彩繪蝙蝠等,組成恭王府“福”的特點。這是否會給和珅、奕帶來“福”呢?後麵要回答。

東路怡神所,是我國現存王府中唯一全封閉式大戲樓。其建築麵積685平方米,可容納200多人看戲。戲曲之音綿綿,至今相沿不衰。

西路榆關,棣華軒,遊廊。榆關,為山海關別名,標示清朝從山海關入主中原的記憶。棣華軒,取名於“棣華協力”,這裏有個曆史故事:奕與奕同在書房,讀經書,習騎射,共製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道光帝賜槍名“棣華協力”,刀名“寶鍔宣威”,並以白虹刀賜奕。(《清史稿·奕傳》卷二百二十一)這個命名,既“威儀棣棣”,又兄弟“協力”。白虹刀原陳設在此處。據毓嶦先生介紹,1945年他與溥儀逃往吉林臨江縣大栗子溝時,將“白虹刀”丟失。遊廊的彩畫、倒掛楣子、坐凳楣子全部用蝙蝠圖案裝飾,有著抬頭見福、俯身拾福、滿眼皆福、回家帶福的寓意。

如今恭王府已修葺一新,每天觀眾熙熙攘攘。恭王府既體現出清朝王府的規製和等級,又反映出王府貴族家庭生活的狀態和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