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Cooperation——合作(2)(1 / 3)

推而廣之,新來的小夥子之所以能夠與那些女同事迅速的打成一片,應該也是在彼此之間找到了相似點,能就著這些相似點展開話題。

可是真的就有那麼巧,所有人的愛好都剛好是他的愛好?

“你應該觀察一下,他同別人交談的時候是點到為止,還是針對每個話題都能深入的交談?”

“難道他與你沒有共同話題麼?”

網友們七嘴八舌的交流著。

果然,到了第二天中午吃過飯,小夥子很無意的走到豆豆身邊,隨口問豆豆,是否喜歡玩遊戲,平時都玩什麼遊戲。

豆豆回答後,小夥子非常高興的說,自己也經常玩這個,並且和豆豆討論了很多遊戲裏的戰略技巧。

相談甚歡,午休一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下午上班時,小夥子已經在QQ上邀請豆豆加入他們的遊戲大軍了。而且還熱心的為豆豆介紹其他的幾款遊戲,簡單的列出了好玩之處,豆豆還有些好奇和心動了呢。

她所不知道的是,這裏的每一步看似巧合,但裏麵都有精心的“設計”。

首先,吃過午飯後,小夥子為什麼不朝別人走去,而是那麼巧合的走向自己呢?分明前幾天已經與別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什麼不去與朋友在一起?

事實證明,對方的計劃是,今天要“拿下”豆豆。看似隨意的提問,並沒有那麼簡單。豆豆與那些喜歡購物、逛街、美容、八卦的女同事顯然沒有共同話題。大部分女性都喜歡的東西她似乎並不喜歡,那麼她會喜歡些什麼呢?

豆豆年輕,又沒有結婚,閑暇時間都怎樣打發?玩遊戲的可能性不小。於是小夥子試探性的提問,當問題及此,豆豆忽然明亮起來的眼神,以及語氣的興奮度,都讓對方迅速知悉了自己的愛好。剩下的,就是巧妙的溝通了。

當對方說起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陌生感迅速減少,而且豆豆平時與同事們也不大有話可說,現在這位站在麵前而且顯然要與自己交談下去的同事,確實能讓自己感到歡喜。

接下來的幾天,豆豆不但嚐試了小夥子給自己介紹的新遊戲,而且還驚喜的發現,兩人之間的相似點越來越多,他們喜歡同一家店裏的小吃,喜歡聽同樣風格的音樂,甚至喜歡同一個人寫的小說。

關係由陌生變為熟悉,她甚至覺得找到了一個久違的知己。

在職場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不是清高,也不是有多大惡習,但就是無法與人親切的相處,沒有太多共同話題,想要親密的場合經常冷場。而有的人剛好相反,無論和誰,都能夠迅速的親切起來,在他們的世界裏,地球就像一個村,從村頭走到村尾,都是認識的好夥伴。

區別在哪裏?

在於一個人需要融入周圍環境的時候,是否能夠盡快的發現與別人的相似點。這裏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盡快,一個是發現。

就像事例中的豆豆那樣,入職一年,依舊未能發現與周圍同事的相似之處,相反卻感覺格格不入。這樣的效率就與“盡快”毫不相幹了。而那位新同事則不一樣,速度快得驚人,用短短的時間,與每一個人都建立了一些共同話題。

來說說發現。

就像豆豆質疑的那樣,新同事難道真的就興趣那麼廣泛,又剛好和眾人都合拍?未必有那麼巧。真正的奧妙在於他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對“聽見美”的耳朵。

觀察很重要。觀察老板和同事的喜好,觀察平時哪些人合拍,而哪些人則比較孤僻。把不小心鑽進耳朵裏的八卦進行分析,推理(但不是漫無邊際的聯想),就能夠獲得一些信息。

整合信息,再結合自己的認知程度,找到事件的相似點。

有時候,相似點並非天生,但隻要找到一些細節,去巧妙的搭建溝通的橋梁,便能夠主動的拉近彼此的距離。

【課後作業】

迅速搭建相似點的訓練。

假設情境1.某天去衛生間,無意中聽到老板給家人打電話的時候提到了兒子怎樣,老板一邊焦慮的唉聲歎氣,一邊念叨,怎麼辦,這個臭小子該怎麼辦呀。

獲得信息:老板有一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似乎不讓人省心。不知道是學習不好,還是太過淘氣。

找到相似點:如果碰巧能與老板交談,話題從孩子開始,你越是隨意的問,他越容易隨意的就回答。談話中他可能會透露出,自己的兒子太過調皮搗蛋,不知道怎麼調教。可是在你看來,調皮的孩子是很聰明的,他能想到別人所不能想。

效果:再怎麼淘氣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你避免了探討孩子那讓人頭痛的搗蛋,而是間接的誇獎了他的聰明,這也是一種找到相似之處的好辦法,盡管你沒有孩子,但是你卻讓老板想要同你輕鬆的“談談”。

假設情境2.你發現同事電腦的桌麵上是一隻小狗。

獲得信息:他也許是愛狗之人。

找到相似點:主動詢問,桌麵上的那隻狗狗,是同事自己家的麼?讚揚那隻狗長得非常的可愛。並主動爆出自己也是愛狗之人,以前或者現在都在養狗。相似之處已經明了,如果對方也是愛狗養狗之人,你就可以同他探討養狗的一些經驗。如果你實際上並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就應該把提問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讓對方既能夠耐心的替你解答,又能夠找到一種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