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料是具有各種色素的塗料。繪畫是用顏料表現所看到的自然物象的各種色相。而自然中複雜繁多的色彩在繪畫中不可能都表現出來,隻能根據畫家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作畫的材料工具條件,通過色彩規律的掌握和某種表現手法去有限地表現。

2.純度和明度

純度是指色彩鮮和濁的程度,又稱飽和度,亦叫色度。以光譜色為準,愈接近標準色,純度愈高。在色彩中,色彩純度的高低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是相對的。三原色純度最高,間色次之,調配的顏色種類愈多,純度愈減弱,也越灰。純度高的色彩具有鮮明、突出、有力、知覺度強等特點,但易感覺到單調、刺眼,不和諧。純度降低,色感具有柔和、協調、文靜、含蓄,而不醒目,但混色太雜則易感覺髒灰,各種顏色如調入白色或黑色都將減弱純度。

明度是指色彩明暗、深淺的程度,也可稱為色階。對於明度的理解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不同色相的顏色在比較中存在著明度差異,如在6個標準色中,黃色最亮淺,明度最高,其次是橙色、綠色、紅色、藍色較暗深,而紫色最暗,明度最低。另一方麵是任何一種色相的顏色,加白或加黑,或加淺色或加深色,也可調配出明或暗的序列變化來,即它的明度差別。明度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色彩的素描因素。

但色彩的純度與明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水粉畫在濕的時候,它顏色的飽和度和油畫一樣很高,而幹後,由於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

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過稀釋、加粉或含粉質顏料較多的淺顏色來實現的。它的幹濕變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顏色隻加少許的粉,在濕時和幹時,其明度就表現出或深或淺的差別。

由於水粉畫幹後顏色普遍變淺,所以,如何運用好粉是水粉畫技術上最難解決的問題。而含粉的色彩又恰恰是水粉畫的魅力所在,它使畫麵的顏色充滿水粉畫特有的“粉”的品質,而出現特別豐富的中間色彩。

3.色階和色調

按光譜色的依次橫列上可分成不同色相的格度,每一種色相在縱列上與比例不同的黑和白色相調合,分為明度不同的格度,可畫成色階表。在橫列的比較中,紅、橙、黃、綠的色相差別較大,能分成較多的格度。在縱列的比較中紅、藍、紫明度較弱,與白混合,可占較多格度。黃、橙、綠明度較強,與黑調和,也可占較多格度。用色彩表現物象,不僅要有色相的變化,同時要使色階及明度的變化與物象形體緊密地結合起來,否則,畫麵就缺乏分量和生動感。

就整個畫麵而言,色調所指也有兩個方麵:其一是稱之為明或暗調子;其二是指以某一色為主所形成的某一色調。前者是用各種色彩與不同分量的白色相調和,統稱為明調;暗調由各色與不同分量的黑色相混合而產生,或者畫麵各色都帶灰的成分,形成灰調子。後者是畫麵各部分的色彩有某種傾向色的共同因素,而組成統一的色調。色調的處理,是要根據不同的情節和創作的主題以及畫中的情調和意境來確定。因而對它的把握與處理更多地帶有主觀的因素。

如果說,畫麵注意色彩明度上的黑白灰色階變化能產生生動、有節奏和自然美的話,那麼,注意把握畫麵色調的統一性,則會產生諧調、平靜和完整的美感。

(三)色彩對比

在兩種相比的效果之間所能看出的明顯不同,我們稱之為對比。

感官是通過對比而起作用的,眼睛隻有看到一個較短的線條作對比時,才能承認另一個線條是長的,色彩效果同樣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增強和減弱的。

1.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是7種對比中的最簡單的一種,它對色彩視覺要求不高,因為它是由未經摻和的色彩以其最強烈的明亮度來表示的,一些明顯的色彩結合有黃br紅br藍,紅br藍br綠,藍br黃br紫等。

正如黑白代表明暗對比的兩個極端那樣,紅br黃br藍是極端的色相對比,這種對比至少需要3種清晰可辨的色相,其效果總是令人興奮,生氣勃勃、毅然堅定,當使用的色相從3種原色中遠離時,色相對比的強度就會減弱,例如:橙、綠、紫在性質上就比黃、紅、藍要弱些。當單一的色彩被黑線或白線隔開時,它們的個性特點就表現得更為鮮明突出,明亮度有了變化時,色相對比就會具有大量的,完全新的表現價值,同樣也可以變更。黃、紅、藍色量的比例變化是無窮的,因而相應的表現潛力也是無窮盡的。

2.明暗對比

白天與黑夜,光明與黑暗這種規律在人類生活和自然界中具有普遍的基本意義。作畫者可使用的最強烈明暗表現是白色和黑色,黑色和白色的效果在所有方麵都是對立的。

歐洲和亞洲藝術多半是建立在這種純度明暗對比上,中國的水墨畫就是顯著的例子,再就是書法藝術,木版畫都是通過黑白對比的形式。

3.補色對比

如果兩種顏料調和後產生中性灰黑色,我們就稱這兩種色彩為互補色。從物理學上說,兩種互補色光混合在一起時,產生白光。

一種特定的色彩總是隻有一種補色。在色輪中,補色通過直徑遙遙相對。

成為互補色的例子有:黃、紫、橙、藍、紅、綠。

兩種互補色彩可以用來組成很美的灰色。歐洲古代大師們在一種純度色上加補色條紋,或在純度色上塗一層薄薄的補色,來創造出這樣的灰色。

4.同時對比

任何一種特定的色彩,眼睛都會同時要求它的補色,如果這種補色還沒有出現,眼睛就會自動地將它產生出來。正是由於這個事實,色彩和諧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補色的規律。

補色的同時產生,是作為一種感覺發生在觀者的眼睛之中,並非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它是無法攝影複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