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來,這兩句詩中就包含了這樣幾種已知圖形:大漠、落日——麵(平麵與圓),孤煙、長河——線(直線與曲線)。“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麵”,就這樣由麵(大漠、落日)、線(孤煙、長河)等基本元素,構成了麵與線(也是線與麵)之間的相交、相切與相離等關係。
延伸閱讀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名句,流傳千古。詩句的意思非常明確,隻要有決心努力攀登,一定能望千裏之遠。從激勵人的誌氣的角度說,這是很浪漫又務實的佳句,遠望千裏,人人可以辦到,隻要攀登到足夠的高度就可以了。
然而真要實踐一下,大概就很叫人失望了。因為地球表麵是圓的,人最遠也隻能看到視線同地球曲麵相切之點,對於水平麵而言,人在平原上最遠也就看到4千米遠一些的距離,那麼登上一層樓後如何呢?不妨來算一算,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幾何問題。設地球的半徑為R,人眼離地麵的高度為h,則人的視線與地麵相切之點與所站立之點對於地心的夾角α=arccos[Rbr(R+h)](以弧度為單位),α所對應的弧長等於R×α,這就是在高度h處,人所望見的最遠距離。如取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110千米,則可以算出任何高度h處人所望見的最遠距離。
根據這一算法計算的結果是,人眼在1.5米高處最遠能望見4.37千米,而上一層3米高的樓後,能多望見2千米遠的距離。在20米高處上一層樓後,人的遠望距離隻增加1千米左右,而在50米高處,人更上一層樓後能望見的距離就隻能增加0.5千米公裏左右。就是說,人站的越高,更上一層樓後,所望見的距離增加的越小。
對聯中的數學
情境導入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項瑰寶。好對聯來源於生活,精心提煉加工以後,高於生活,可以從中體會到語言的優美。數字、圖形和數學題,同樣來自生活,通過科學的抽象與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內在規律,蘊涵著一種和諧的數學美。對聯和文字相結合,又體現出一種絕妙的意境美。我們在欣賞這些對聯時,既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又提高了文學修養,別有一番情趣。
數學原理
一、數字入聯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這是宋代邵雍描寫一路景物的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這首詩用數字反映遠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
飛入梅中都不見。
這是明代林和靖寫的一首雪梅詩,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後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
一窩二窩三四窩,
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鍾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這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寫的一首《麻雀》詩。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員飽食終日、貪汙腐敗、反對變法、故把他們比作麻雀而諷刺之。
一篙一櫓一漁舟,
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
一人獨占一江秋。
這是清代紀曉嵐的十“一”詩。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既寫了景物,也寫了情態,自然貼切,富有韻味,難怪乾隆連讚:“真是奇才!”
二、 術語入聯
1953年,中國科學考察團出國考察。途中,數學家華羅庚出了上聯“三強韓魏趙”,讓同行的錢三強、張鈺哲、趙九章、貝時璋等科學家對下聯。上聯“三強”是指韓國、魏國、趙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個強國,同時“三強”又暗指在座的科學家錢三強。眾人一時難以對出。最後還是華羅庚自己對出了下聯:“九章勾股玄”。“九章”既指我國古代最早提出勾股玄定理的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同時又暗指同行的趙九章。眾人皆驚歎不已。
有一位中學生在新年到來之際給老師送去了這樣一副對聯:“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數含辛茹苦;平行直線交叉直線異麵直線,線線意切情深。”橫批:“我行我數。”聯中巧嵌數學名詞,貼切自然,耐人尋味,表達了莘莘學子對老師的敬仰之情。
在以教師為內容的楹聯中,婚聯是道獨特的景觀。某位數學老師戀愛時因遇十年浩劫,幾經曲折方得成婚。同仁們撰聯相賀:“移項,通分,因式分解求零點;畫軸,排序,穿針引線得結果。”“愛情如幾何曲線;幸福似小數循環。”“自由戀愛無三角;人生幸福有幾何?”
數學專業術語結聯,讀來妙趣橫生。其中,“三角”、“幾何”,語含雙關。某鄉村小學一對數學老師結為百年之好,工會贈予一對喜聯:“恩愛天長,加減乘除難算盡;好合地久,點線麵體豈包完。”上述幾聯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尤其是運用數學名詞表達美好祝願,自然別致。一位幾何老師和一位物理老師新婚燕爾,調皮的學生書贈一聯:“大圓小圓同心圓,心心相印;陰電陽電異性電,性性相吸。”橫批:“公理定律。”顯得風趣幽默。
三、式題入聯
清乾隆帝五十壽慶時,紀曉嵐曾作一賀聯:“二萬裏江山,伊古以來,未聞一朝一統二萬裏;五十年聖壽,自今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二萬裏”、“五十年”上下聯各自首尾呼應,下聯“五十年”加“九千九百五十年”,恰好萬年,合萬歲萬壽之意,妙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