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宇宙流(2 / 2)

現在盤麵上可以選擇的著點很多,可以先掛白角,也可以左邊分投,占中腹要點立刻形成立體模樣也是很誘人的一點。

略微思考了兩分鍾,林靖宇還是決定在中腹鎮頭:掛角變數太多,結果未必有利;分投等於自已把先手讓給對方,不需要什麼巧妙的構思,右上白棋隻要往中腹再跳一步同自已守邊交換一步棋就可以了,雖不能說這樣黑棋有什麼不好,但要點被占,即使以後再花一手棋去圍模樣也已經小了一半,想進行大模樣做戰就難了。

此局麵可以說是宇宙流布局常見型之一,白棋下一步的招法也很多,平穩一些的無非是占左邊星位形成三連星和黑棋對抗,或者小飛守左上,左下角占取實地靜觀黑棋怎麼擴張形勢再決定走法;積極一些的就會趁陣勢還虛時早早打入先破掉黑棋的成空潛力,再不然幹脆直接點右下三三徹底把雙方實地距離拉開,無論是哪一種招法都有無數實戰例,林靖宇早就有了充足的準備。

奇怪……。現在局麵並不複雜,可以參考的棋譜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為什麼對手這麼半天還不落子?難道他沒有見過這種布局?不應該呀,聽紀長風說他的本職工作是搞棋譜翻譯的,沒見過這樣的局麵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前些日子還剛剛完成《日本棋聖戰對局叢書》,裏麵可是有武宮正樹兩次挑戰棋聖位的全部棋譜,做為翻譯者,本身又是極具實力的高手,怎麼可能忘記特點這麼鮮明的布局。此次比賽每方用時隻有一個小時,把如此寶貴的時間都花在這些難說好壞的選擇上,那等會複雜的中盤戰怎麼辦?

林靖宇的奇怪並非沒有道理,那些簡單明了的招法不要說王子明,就是隨便找個有業餘三段以上水平的人都可以很輕鬆地走出來:宇宙流實在是太有名了,隻要是有關布局的圖書中就一定可以找到關於三連星,四連星的介紹,以至於到現在這種局麵都已經成為常識。王子明想的是別的東西。

記得有一位學生問現代物理學的奠基者牛頓,“您已經懂得了那麼多為什麼還要努力學習?”牛頓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兩個不同大小的圓讓他的學生看。學生搞不懂老師的意圖,迷惑地問他這是代表的是什麼,他回答道:“這圓的麵積代表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圓的外邊代表我們不懂的知識,大的代表我,小的代表你。我掌握的知識比你要多些,因此我不懂的東西也就比你多了很多。”

和大科學的情況一樣,同樣的布局在不同水平的棋手眼中並不相同,水平低的棋手因為看不到棋型背後隱藏故事,所以行棋之中自然不會想得太多,做出決定也就容易的很多,而高手就是因為能看到這些難以察覺的危險,所以才會行棋謹慎,步步小心。

黑棋的意圖太明顯了,搶占中腹要點就是要以右下星位為中心形成巨大模樣,引誘白棋打入後再借攻擊把模樣實地化或形成新的模樣。白棋自已連片或是守角當然沒問題,可是讓黑棋的模樣加補一手白棋再進入就困難了。直接點三三也是一種選擇,但勢必讓黑棋外邊形成鐵壁,中盤之後的戰鬥便會多有顧忌,對這些常見變化王子明都不甚滿意。

既然這些常見的變化都不滿意,那打入便是唯一的選擇了,王子明經過五分鍾的仔細計算毅然從內側小飛掛入右下星位,他決定在擴張自已形勢之前先看一看對手的力量到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