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走出陰影
“你的表哥無論大考還是小考,都是第一,總是得到老師的誇獎,總是……”媽媽看到我的成績不如表哥的成績,又開始重複那句永不變更的話了。我想哭,但是已經沒有了眼淚,隻能默默無聲地聽完媽媽的嘮叨。帶著幾分沉重、幾分自責、幾分自卑,拖著疲憊的雙腿走進自己的小屋,看著讓人煩惱的成績,我又回到了從前。
我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父母有很多兄弟姐妹,自然我也就有了很多的表兄表妹。其中有一個表哥,年紀和我差不多,成績卻比我不知要好多少,每年他都是三好學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為父母也爭了不少羨慕的眼光,我父母就是其中之一。自從表姨夫被學校授予“文明家長”之後,我父母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我深知父母望子成龍的迫切希望,所以,我努力奮鬥,發奮讀書。每天,我都在積極學習,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貪玩了。自己躲在屋裏讀著那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寫著那永遠也寫不完的練習題。同窗好友有的羨慕我,覺得我生活在幸福中。每當我麵對她們那羨慕的目光的時候,不得不報以苦笑,以掩飾自己心中的痛。我沒有選擇的權利,一切都是按照父母畫出的軌跡運行。是那樣的固定,那樣的死板,沒有一絲一毫屬於自己的時間,有的隻是夢裏的遊樂園。
中考過後,我欣喜地拿著印滿自己汗水的通知書,輕鬆地走進家門,看到的卻不是我心中早就設想好的那種父母歡笑的場麵,而是聽到媽媽唉聲歎氣的話語:“你表哥考上了省重點中學,你卻隻考了××中學,你總是比他差……”我愣住了,我幾個月來的不懈努力,不但沒有得到半點承認,反而被表哥的優秀成績抹殺得蕩然無存。我心裏難受得揪成一團,成串的眼淚流了下來。父母已經看不到我的進步,看不到我的努力了,隻是一味地拿我和表哥比。
現在,每次考試後,都會聽到媽媽那反反複複的話:“你表哥總是比你好,你表哥……”我真的很痛苦。媽媽,我雖然沒有取得和表哥一樣優異的成績,但我努力了呀。媽媽,您什麼時候才能讓我找回自己,擁有自己的一塊天地呢?
我渴望走出陰影,我渴望……
豪遇玲
心理貼吧
遇玲:
渴望走出陰影,走出父母設定的框架和角色,找回屬於自己的天地,是我們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思考的問題。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相信你也可以理解父母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吧?為了督促我們進取,父母總是向我們提出高的期望,常常把我們與周圍表現優秀的人進行對比,希望我們能像他們一樣或者比他們還好。這本身並沒有錯,對嗎?隻不過有時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可能超出了我們的能力,使得我們難以適應,心裏背負著沉重的壓力。麵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第一,努力達到可及的目標。對於父母提出的目標或要求,隻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就一定要努力達到。
第二,與父母溝通,共同設置努力方向,一起分析自己的情況,製定出一些“跳一跳可以夠著”的目標,通過努力使父母知道你在進步。因為行為和學業狀況的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是否達到目標,隻要認真努力地去做了,就應該肯定自己。
第三,學會調節心理狀態。當不能讓父母降低對我們的期望時,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因為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實力最清楚,對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不要強迫自己達到,因為隻有在適度的壓力下,才能發揮最佳水平。
相信你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
傷心太平洋
什麼時候“傷心太平洋”成了我的口頭禪,
什麼時候眼淚成了我的入夢曲,
什麼時候灰色成了我生活的曲譜,
什麼時候自己竟迷失了方向……
當因考上心目中理想的高中而欣喜若狂的我興奮地踏進這片充滿無限希望的土地時,那時那刻,可曾想到過:有一天我會落到如此慘痛的地步。
習慣了鮮花與掌聲的我,在一次次的考試中失去了銳氣,失去了自信。每一次的考試猶如血淋淋的針刺,總會把我傷得體無完膚,甚至癱瘓。不知是我天生愚笨,還是後天不努力或努力不夠,我的生活好像天天在蛻變,無論我如何努力再努力,總改變不了那僵持的局麵。於是我失望,我沮喪,我失去了再次拚搏的勇氣和氣勢。
習慣了操理班務和瑣事的我,在一次次的競選中失利,昔日人人誇不絕口的領導才能漸漸被埋沒,我成了牆角的一棵無名小草。於是,我慢慢變得消沉,變得沉默;我也好想在沉默中爆發,但實力的陰影總不斷纏繞著我,把我壓抑得越來越“變態”。難道我隻能在沉默中滅亡嗎?不!我也曾試圖掙紮、疾呼,可沒有人回應,沒有人同情,於是我一次比一次消沉。我總懷疑有一天我會崩潰。
漸漸地,為了適應如此突變的生活,我改變了。我成了同學們喜歡的小可愛,成了室友中愛搗蛋的小壞蛋,也習慣了奔忙於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習慣了麵對失敗的精神勝利法,更學會了自我麻木……如此這般,我機械地生活著,生活著,隻為了一個目標——等待高考的到來——以求解脫。
沒有人了解我的內心世界,因為我是一個很善於掩飾的女孩;沒有人知道我的苦楚,因為我總把眼淚和汗水一並往肚裏咽;沒有人注意我,因為我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女生;沒有人喜歡我,因為我平凡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