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歐洲勢力向全世界的蔓延(2 / 3)

接下來,由於知識分子的進入,美國很快對歐洲各國展開了文化反擊。公元1782年,海克特·聖約翰在倫敦出版《美國農夫信劄》一書,將美國的自由主義火種引到歐洲。此書一經問世,立即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文字在歐洲傳播開來,從而使美國的自由主義在歐洲社會被推崇到了理想的高度。盡管工業化很快也將席卷美國,自由的氣息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美國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並且時至今日,自由主義仍然是美國社會的基本文化之一。

截至公元1870年,美國版圖已經大致擴展到今天的規模,隻是由於過度開墾和不適當開墾,造成了中部地區的大麵積沙漠化。還好在東西海岸線上,美國的工業化已經宣告完成,從而躋身世界工業強國之列。在這一時期,整個美國被來自歐洲的移民填充嚴實,大批新移民隻能繼續生活在社會底層,美國的自由主義已經不能再帶給他們夢幻般的境遇,越來越多的無產者遊走在大街上淪為乞丐。

如此一來,移民到美國的歐洲人出現了一次回流潮,歐洲各國立即抓住時機,大肆宣傳美國社會的黑暗和殘酷。再加上當時一些不法分子往來歐美之間從事不法交易,比如慘無人道的奴隸販賣,美國對於歐洲人的吸引力逐漸開始衰退。然而,宣傳畢竟不如親眼所見,尤其是對於那些從未離開過歐洲的底層民眾來說,強烈地改變自身命運的內心訴求,還是促使一批又一批的歐洲移民來到美國。於是,歐洲社會底層民眾的悲慘一麵,也逐漸發生在了美國社會,盡管此時的美國社會仍然顯現出一團朝氣。

3.美國社會的發展和發展背後

美國建立之後,文化建設始終依賴於從歐洲的進口。即使在經濟上,當時的歐洲各國也絲毫不輸於美國。公元18世紀末,英國仍然被視為歐洲經濟文化中心,美國的貴族子弟通常都要到那裏接受教育,然後才能回到美國開展自己的事業,或者說建設自己的國家。到了公元19世紀,尤其是到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歐洲的文化中心開始轉移到巴黎。與此前的英國一樣,美國社會的貴族階層又把子弟送到巴黎學習,後來還將意大利納入留學國家的範圍之內。

如此一來,美國的文化便開始向歐洲靠攏,從而出現了一批熱衷於傳播歐洲文化的美國學者。受到這些學者的影響,移民美國的歐洲人後裔,開始了時代性的回訪歐洲,這種行為表麵上是探尋家族淵源,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回歸。此外,由於這一時期的清教徒在美國社會影響日漸深重,美國人民的思想開始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束縛,他們回到歐洲尋求精神解脫,正如當年大批歐洲人前往美國尋找精神樂土一樣。

在這次文化運動中,美國一些財富巨頭的表現最為搶眼,比如為後世所熟知的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大王摩根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都曾耗費巨資購買歐洲各國的藝術品。為此,美國人在傳統的歐洲人看來,充滿了暴發戶的氣息,並且嘲笑他們是迷信金錢的財奴。然而對於這些傳統的歐洲人來說,多少帶有一點自欺欺人的成分,因為美國在強大的經濟力量支持下,不但能夠輕鬆引進歐洲文化,還能夠大力發展自身文化。而歐洲雖然在文化上仍然屬於老資曆,但隨著經濟的不斷衰退,其文化發展注定要走向下坡路。

截至公元20世紀初期,美國的社會文化果然日漸繁盛,再加上商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飛速進步,其國力已經隱隱有超過歐洲列強的趨勢。因此,當時就曾經有歐洲學者預言,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既有充裕的物質文明,又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將來必定取代歐洲,成為新的世界經濟文化中心,這一預言在今天自然已經得到證實。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美國在無比光鮮的一麵背後,還有一麵鮮為人知的陰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