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這篇演講詞為我黨培養造就了千千萬萬“張思德式”的好黨員、好幹部,哺育著幾代人的茁壯成長。它不僅在政治上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而且在公文寫作中也是一篇當之無愧的絕妙佳作,為我們如何寫好演講詞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啟示。
一、主旨鮮明,中心突出
衡量一篇演講詞的質量如何,關鍵是看它的主旨是否顯露、中心是否突出、觀點是否鮮明。《為人民服務》一文在這方麵堪稱一絕。我們先放下使全文主旨明白顯露的標題不說,就以該文開端為例,文章一開頭,沒有我們時下看到的一些演講詞那種多餘客套的虛話,如“我沒有什麼準備,隨便跟大家說幾句”、“該說的前麵幾個同誌都說了,我也沒什麼可說的了,說上幾句隻算是做個補充吧”、“談幾點很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大家參考”等等,而是以高屋建瓴之勢,開門見山地亮明觀點——革命的隊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簡短的74個字,把全文的中心觀點完全體現出來,一下子把聽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講的主題上來。
末尾之前屬於主體的三段文字,雖然段頭處沒有明顯揭示性的小標題,但每一段落的起筆處都有一個顯示段旨的短句,從而使人一看段落開端立刻明白了此段的中心所在。例如:第二段的“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第三段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第四段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二、脈絡清晰,邏輯嚴密
從外形看,全文由五個並列的段落組成,似乎它們之間並無直接的聯係,其實不然。第一段屬開頭,是全文的基本觀點即所謂的“綱”,作者緊緊圍繞這個“綱”(革命隊伍為人民),從多角度分別闡述了革命戰士的“生死觀”(第二段)、“工作觀”(第三、第四段)及“群眾觀”(末尾段),使全文緊密融於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論述,即“為人民服務”問題。
本文不僅全篇文脈清晰、邏輯嚴密,即使在一個段落中也是如此。如第一段,由三句話組成,呈現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先是指出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正因為是革命的隊伍,所以它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最後再指明張思德同誌是革命隊伍中為人民服務的典範。三句話順理成章、環環相扣。
三、感情充沛,富於哲理
《為人民服務》全文僅700多字,就是在這短短的幾百字中,可以說字裏行間無不充滿著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論論·雍也》)演講詞無論是引用史例,聯係實際,還是舉出實例,加以議論,都要情真意切、寓理於情,以情感去打動聽眾。《為人民服務》在這方麵為我們做出了表率。以第二段為例,作者引用司馬遷非常富於哲理的名言,然後愛憎分明、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對待死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作者把為人民利益比作“泰山”,反之視為“鴻毛”,並讚譽張思德同誌的死“比泰山還重”。再如末尾一段,更是對主題的進一步深化,是革命領袖對每一位革命者深厚感情的表達。
《為人民服務》這篇演講詞為我黨培養造就了千千萬萬“張思德式”的好黨員、好幹部,哺育著幾代人的茁壯成長。它不僅在政治上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而且在公文寫作中也是一篇當之無愧的絕妙佳作,為我們如何寫好演講詞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啟示。
一、主旨鮮明,中心突出
衡量一篇演講詞的質量如何,關鍵是看它的主旨是否顯露、中心是否突出、觀點是否鮮明。《為人民服務》一文在這方麵堪稱一絕。我們先放下使全文主旨明白顯露的標題不說,就以該文開端為例,文章一開頭,沒有我們時下看到的一些演講詞那種多餘客套的虛話,如“我沒有什麼準備,隨便跟大家說幾句”、“該說的前麵幾個同誌都說了,我也沒什麼可說的了,說上幾句隻算是做個補充吧”、“談幾點很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大家參考”等等,而是以高屋建瓴之勢,開門見山地亮明觀點——革命的隊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簡短的74個字,把全文的中心觀點完全體現出來,一下子把聽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講的主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