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意旨明確 嚴謹順暢(2 / 3)

糾正的方法:

(一)從思想上肅清盲動主義。

(二)從製度上和政策上糾正盲動的行為。

(第一卷,第85~95頁)

[賞析]

毛澤東《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是1929年12月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決議(即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的第一部分。八十多年後的今天,重讀這篇決議,深感這是一篇值得學習、借鑒和推崇的好決議,是現代公文的典範。

《決議》標題簡明,中心突出,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行文流暢。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高度結合。具體地講,這篇決議有以下幾個特點。

鮮明突出的主題,極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是這篇決議的第一個特點。不論寫什麼文章,都有一個寫作目的和中心,都要事先立意或叫確定主題。公文的主題,就是公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觀點,即公文作者的思想、觀點、態度、見解和意圖。這篇決議首段用“倒懸法”點明題旨:糾正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全文緊緊圍繞這一主題行文,觀點毫不含糊,使人一目了然。

這一主題的確定,在當時特定的曆史環境中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對我黨我軍的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凡讀過黨史的人都知道,我們人民軍隊的建設,是經過了相當艱難曲折的道路的。從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到1929年12月自毛澤東同誌寫這篇決議,已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一時期,在毛澤東同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路線指引下,全國各個革命根據地有了迅速的發展,土地革命普遍地發展起來;紅軍經過著名的“三灣改編”,也日益發展壯大;紅軍中的共產黨在和各種錯誤思想作鬥爭的實踐中學到了許多東西,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但是,由於紅軍長期處於遊擊環境,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成分構成的,加上舊軍隊的影響和黨組織對黨員思想教育不夠,紅四軍黨內存在著單純軍事觀點、絕對平均主義、流寇主義、盲動主義殘餘以及其他非無產階級思想。

“這對於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鬥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同誌在決議中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批評。決議明確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他嚴肅地批評了那種認為軍事和政治是對立的單純軍事觀點,提出紅軍必須和人民群眾相結合,必須擔負起打仗、籌款和做群眾工作這三位一體的任務,批評了主張走州過府,流動遊擊,不願做建設政權的艱苦工作的思想。

決議還尖銳地批評了極端民主化和非組織觀點,指出它的根源是小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和自由散漫性,它的結果將會削弱以至完全毀滅黨的戰鬥力,使黨擔負不起鬥爭的責任,由此造成革命失敗。決議在充分揭露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不良傾向的同時,找出了各種錯誤思想產生的根源和克服的辦法,解決了在農村進行戰爭的環境中如何將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這個根本問題,從而使紅軍肅清舊式軍隊的影響,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這個決議不但在紅軍第四軍實行,後來各部分紅軍也都先後照此而做,使整個中國工農紅軍完全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在以後漫長的革命曆程中,中國人民軍隊中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雖有很大的發展和創造,麵貌和過去大不相同,但基本路線還是繼承了這個決議的。可以說,這個決議是中國人民軍隊建軍史上的重要裏程碑。由此可見,一篇好的重要的公文,它所發揮的作用和產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公文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功利性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持之有據,據事說理,立足於行,行之有效,是這篇決議的再一個特點。如前所述,這篇決議的主題是要糾正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但是,對於一種錯誤思想和不良傾向的糾正,不能簡單地靠說大話、說空話;更不能靠行政命令,以勢壓人。隻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從思想上提高人們的認識,認清這些錯誤思想可能造成的危害,才能自覺地加以克服糾正,徹底肅清其影響。毛澤東同誌在決議中正是采用了這種方法,對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諸如單純軍事觀點、非組織觀點、極端民主化、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等等,不是籠而統之,空洞無物地泛泛而談,而是分別地、有事實根據地對其表現、危害逐一列舉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這些錯誤思想的根源和實質。敘中有議,敘議結合,言之成理,說理充分,論述精辟,切中要害,令人口服心服,深感這些錯誤思想不僅在紅四軍黨內確實存在,而且對革命危害之大,影響之劣,已到了非糾正不可的地步。這就從行文上為這篇決議的貫徹執行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