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外來幹部一定要愛護本地幹部,經常幫助他們,而不是譏笑他們,打擊他們。
(《整風文獻》,第20頁)
“而不是譏笑他們”,語氣平緩,給人印象不深,後改為“而不許可譏笑他們”,將“不是”改為“不許可”,否定語氣堅決,意思表達得突出鮮明。
(三)用詞造句的生動性
有了形象就有了生動,語言的形象是毛澤東文章的一大特點。有時語言很風趣,這與他具有廣博的知識有關。他經常引用一些成語、典故,一改文章的嚴肅氣氛而變得活潑起來。雖是公文,他也盡量借用文學手段來修飾和潤色文辭。
例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曾修改過四次。主要從內容上改,但在文字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使得這份對軍人的規定既不失其原則性,又生動活潑,大家讀起來順暢上口,使軍民還能歌之詠之,普及麵極為廣泛。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在關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訓令的注釋中,非常詳細地介紹了該文的修改過程。
第一次是紅軍初創時期,在紀律方麵,對部隊就已提出要求。具體內容是:“對待群眾說話要和氣,買賣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罵人。”這些要求是具體的、形象的,使人容易遵守。
第二次修改是在1928年春,規定了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其中“一點東西”使用的是縮小誇張與借代相兼的修辭手法,“打土豪”也是借代,代指打土豪分來的東西要歸公。
1928年夏,又提出了六項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六項注意都是具體的,也是形象的。
1928年先後兩次的修訂,對部隊的要求趨於條文化、正規化。
第三次修改是在1929年,又增加了一些內容,形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文字更為明確。毛澤東同誌將三大紀律中的“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仍然是采用誇張與借代相兼的手法,比“一點東西”更為形象好記。“打土豪要歸公”,改為“籌款要歸公”,後又改為“一切繳獲要歸公”。一次比一次更明確,一次比一次更概括,所代表的外延也更大。
對六項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虜腰包”,增加的這兩項內容也都是形象的、具體的。
第四次修改是在1947年10月10日,以訓令的形式統一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就是現在的各條。所有的各項內容都是形象的,當然這裏指的“形象”是文學上的、局部的形象,不同於文學作品中的完整的人物形象。
經過修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語言精練,好記好背,是毛澤東同誌在從內容到形式,從用辭到潤色方麵,反複修改的一個典型範例。
三、從篇章上修改
在篇章這個問題上,我們這裏不是指結構,而是想談談毛澤東同誌是怎樣使文章趨於簡潔的。簡潔不單是文字問題,而主要的是對事物觀察得細致,認識得透徹,與思維清晰與否有著直接的關係。那麼,毛澤東同誌是怎樣修改才使語言趨於簡潔的呢?
(一)刪除意義重複的詞
例1:
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互相結合的二十年。
(《整風文獻》,第45頁)
這是《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的一句話,現在《毛澤東選集》改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
修改時刪去了“互相”一詞。因為前麵用了“和”,“和”就有兩方麵結合的意思,“結合”就有互相的意思,因此把“互相”刪掉。
例2:
那麼,究竟我們的黨還有什麼問題沒有呢?還有缺點沒有呢?
(《整風文獻》,第7頁)
在修改時,後一句話“還有缺點沒有呢?”被刪掉了,因為前麵的“問題”就是指“缺點”。
(二)刪除不必要的解釋
例如:
什麼問題呢?
就是有幾樣東西在一些同誌的頭腦中還顯得不大正確,不大正派。哪幾樣東西呢?就是一個思想問題,一個黨內黨外的關係問題,還有一個語言文字問題。在這三個問題上,我們有些同誌的學風還有些不正的地方,我們的黨風還有些不正的地方,我們的文風也有些不正的地方。
(《整風文獻》,第8頁)
在這一段中,收入《毛澤東選集》時將解釋性的詞語刪掉了,就是從“哪幾樣東西”到“我們有些同誌的學風還有些不正的地方”,原因就是這三句與最後一句重複。這種重複在講話、講課、作報告中可以,而在書麵語中大可不必。
(三)刪除譏諷性的詞語
例如:
……對於這種人,應該老實的對他說:你的教條沒有什麼用處,說句不客氣的話,實在比屎還沒有用。我們看,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條呢?既不能肥田,又不能喂狗,有什麼用處呢?(笑聲)同誌們,你們會知道我這樣講的目的,就是故意挖苦那些把馬列主義看成教條的人,使他們大吃一驚,蘇醒過來,好拿正確的態度對待馬列主義。
(《整風文獻》,第17頁)
這一大段,在《毛澤東選集》中改成:“對於這種人,應該老實地對他說,你的教條一點什麼用處也沒有。”後麵的四句都被刪掉了,原因是這些句子是故意挖苦人諷刺人的,起不到說服人教育人的作用,不利於團結。刪掉以後,文章的語言更顯得精練緊湊了。
(四)刪除與論題無關的話
例如:
一個人隻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隻要他不是啞吧,他就總有幾句話要講的。所以我們的同誌都非學習語言不可。學習各種語言中特別是人民的語言,要用功學習;人民語言中特別是工農兵群眾的語言,要用功學習。如果我們不學習群眾的語言,我們就不能領導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