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1 / 1)

眾所周知,我國地域廣寬、物產豐富,有著五千年的曆史和文明,並且有著五十六個民族,天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吃飯看做是繁衍生息的第一需要。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覺感受,而且已然成為一幅體現民族素養、人文地理、曆史沿革、世事滄桑的畫卷。現代人對於美食方麵的要求,不僅要能滿足自己的實用需要,亦對審美方麵提出了相當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品嚐美味,還要感受文化和情趣方麵的熏陶。

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饑,它往往蘊含著中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個小孩子生下來,親友要吃紅蛋表示喜慶。“蛋”表示著生命的延續,“吃蛋”寄寓著中國人傳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歲時要“吃”,十八歲時要“吃”,結婚時要“吃”,到了六十大壽,更要觥籌交錯地慶賀一番。這種“吃”,表麵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

在現代中國,能夠流傳下來的傳統美食,不僅具備著完美的色香味,而且還承載著禮儀之邦深遠的文化內涵和意義。而且,不僅如此,食物背後的故事和傳說則更加優美動人。這裏引用一則關於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傳說,北宋的蘇東坡為了與鄉人同樂,在春節的時候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連酒一起送到每家每戶。但他的家人在燒製時,把“連酒一起送”誤聽成了“連酒一起燒”,結果燒製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無不盛讚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

一道道流傳了千年的美食,與這樣情深意濃的故事緊密相連。而講究人情味的中國人始終信奉,在美食中包容越多的人情味,那美食才能將越多的情意反饋到每個人。

本書主要記述了中國各地美食生態,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麵,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麵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係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

品讀美食的故事後,如果您也有興趣,不妨根據書中所述方法一試身手,說不定你所展現出的廚藝讓人刮目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