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科學研究文獻很少明確表述對這一生命奧秘的探索。當夜深人靜披卷而讀時,大多數文獻都給人以管中窺豹或盲人摸象的感覺:每篇文獻都隻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它們都力圖用嚴謹的科學詞彙來完整地表達其理念和直覺。這裏,我把它們所包含的構想歸納如下:
從大爆炸迄今,100億年來,宇宙從一團致密而極熱的原始物質慢慢冷卻。當這一漫長的曆史走到大約三分之二的時候,一些特別的事情發生了。一種貪得無厭的力量開始強迫這些正在慢慢消散的熱和秩序在局部形成更好的秩序。這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其最不尋常之處在於:(1)它是自給自足的,(2)它是自強化的:它自身愈龐大,就產生愈多的自身。
自此之後,宇宙中就並存著兩個趨勢。一種是永遠下行的趨勢,這股力量初時熾熱難當,然後嘶嘶作響歸於冰冷的死寂。這就是令人沮喪的卡諾第二定律,所有規律中最殘酷的法則:所有秩序都終歸於混沌,所有火焰都將熄滅,所有變異都趨於平淡,所有結構都終將自行消亡。
第二種趨勢與此平行,但產生與此相反的效果。它在熱量消散前(因為熱必會消散)將其轉移,在無序中構建有序。它借助趨微之勢,逆流而上。
這股上升之流利用其短暫的有序時光,盡可能搶奪消散的能量以建立一個平台,來為下一輪的有序作鋪墊。它傾盡所有,無所保留,其秩序全部用來增強下一輪的複雜性、成長和有序。它以這種方式在混沌中孕育出反混沌,我們稱之為生命。
上升之流是一個波浪,是衰退的熵的海洋裏微微的上漲,是自身落於自身之上的永不消逝的波峰,且永遠處在坍塌的邊緣。
這波浪是劃過宇宙的一道軌跡,是混沌的兩個不同側麵之間的一條細線:線的一邊下滑形成僵硬的灰色固體,另一麵悄悄沒入沸騰的黑色氣態,而這波浪就是兩種狀態間不斷變幻著的瞬間——是一種永恒的液體。熵的引力不容藐視;不過由於波峰不斷跌落,生物的秩序便如同衝浪者一般踏浪滑翔。
生物的秩序利用這上漲的波浪不斷積累,猶如衝浪板,利用外來的能量將自己送入更加有序的領域。隻要卡諾定律的力量繼續下行使宇宙冷卻,上升流便不斷的偷走熱能提升自己,憑自己的力量維持自身高度。
這就像一個金字塔騙局,或一個空中樓閣,在這場遊戲裏,生物秩序作為遊戲的杠杆,其功用便是用來套取更多的生物秩序,若不能持續擴張,便隻有崩潰。如果把所有生命當作一個整體的話,其曆史就是一個高明絕頂的騙子的故事。這個騙子找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騙人把戲,並且堪稱完美地實施了這個計劃——迄今為止都逍遙法外。“生命也許應該被定義為逃避處罰的藝術,”理論生物學家沃丁頓如是評說。
正式的科學研究文獻很少明確表述對這一生命奧秘的探索。當夜深人靜披卷而讀時,大多數文獻都給人以管中窺豹或盲人摸象的感覺:每篇文獻都隻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它們都力圖用嚴謹的科學詞彙來完整地表達其理念和直覺。這裏,我把它們所包含的構想歸納如下:
從大爆炸迄今,100億年來,宇宙從一團致密而極熱的原始物質慢慢冷卻。當這一漫長的曆史走到大約三分之二的時候,一些特別的事情發生了。一種貪得無厭的力量開始強迫這些正在慢慢消散的熱和秩序在局部形成更好的秩序。這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其最不尋常之處在於:(1)它是自給自足的,(2)它是自強化的:它自身愈龐大,就產生愈多的自身。
自此之後,宇宙中就並存著兩個趨勢。一種是永遠下行的趨勢,這股力量初時熾熱難當,然後嘶嘶作響歸於冰冷的死寂。這就是令人沮喪的卡諾第二定律,所有規律中最殘酷的法則:所有秩序都終歸於混沌,所有火焰都將熄滅,所有變異都趨於平淡,所有結構都終將自行消亡。
第二種趨勢與此平行,但產生與此相反的效果。它在熱量消散前(因為熱必會消散)將其轉移,在無序中構建有序。它借助趨微之勢,逆流而上。
這股上升之流利用其短暫的有序時光,盡可能搶奪消散的能量以建立一個平台,來為下一輪的有序作鋪墊。它傾盡所有,無所保留,其秩序全部用來增強下一輪的複雜性、成長和有序。它以這種方式在混沌中孕育出反混沌,我們稱之為生命。
上升之流是一個波浪,是衰退的熵的海洋裏微微的上漲,是自身落於自身之上的永不消逝的波峰,且永遠處在坍塌的邊緣。
這波浪是劃過宇宙的一道軌跡,是混沌的兩個不同側麵之間的一條細線:線的一邊下滑形成僵硬的灰色固體,另一麵悄悄沒入沸騰的黑色氣態,而這波浪就是兩種狀態間不斷變幻著的瞬間——是一種永恒的液體。熵的引力不容藐視;不過由於波峰不斷跌落,生物的秩序便如同衝浪者一般踏浪滑翔。
生物的秩序利用這上漲的波浪不斷積累,猶如衝浪板,利用外來的能量將自己送入更加有序的領域。隻要卡諾定律的力量繼續下行使宇宙冷卻,上升流便不斷的偷走熱能提升自己,憑自己的力量維持自身高度。
這就像一個金字塔騙局,或一個空中樓閣,在這場遊戲裏,生物秩序作為遊戲的杠杆,其功用便是用來套取更多的生物秩序,若不能持續擴張,便隻有崩潰。如果把所有生命當作一個整體的話,其曆史就是一個高明絕頂的騙子的故事。這個騙子找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騙人把戲,並且堪稱完美地實施了這個計劃——迄今為止都逍遙法外。“生命也許應該被定義為逃避處罰的藝術,”理論生物學家沃丁頓如是評說。
或許,這富於詩意的想法僅僅是我個人的幻想,是我對他人著說的一知半解和斷章取義。但我不這樣認為。我已經從許多科學家那裏聽到了類似的觀點。我也不認為人們所期待的“卡諾法則”純屬神秘主義——當然,這還隻是人們的一種希望而已,但我仍希望能找到一種可證實或證偽的科學理論。盡管有種種貌似於上升流的不那麼靠譜的學說,譬如“生機論” [416]sup> ,但這第二種力量的科學性絕不輸於概率論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