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在形式的圖書館中(3 / 3)

然而,我從未發現一個《失控》的摹本,也沒有發現一本書能“偷得”我一個晚上的時間。我明白了,即使有“方法”相助,也要耗時數年。我退出了博爾赫斯的圖書館,走進大學圖書館,然後回家獨自寫完了《失控》。

“方法”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暫時分散了我寫作的思緒。這個“方法”是否為旅行者和圖書館管理員所普遍知曉呢?過去可能已經有人發現它,我有這個心理準備。回到大學圖書館(空間有限且編定目錄的),我試圖找到一本書能給出答案。我的目光從索引跳到腳注,又從腳注跳到書上,落在和剛開始處相去甚遠的地方。我的發現讓自己大吃一驚。真相出乎意料:科學家們認為從遙遠的年代起“方法”就已經充斥著我們這個世界。它不是由人發明的;也許是上帝。“方法”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進化”的各種東西。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分析,那麼“方法”就是我們這一切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然而還有更驚人的:我曾經把博爾赫斯的圖書館當作一個富有想象力的作家的個人夢(一個虛擬現實),然而我越讀就越入迷,漸漸體會到他的圖書館是真實存在的。我相信狡黠的博爾赫斯自始至終都明白這一點;他把自己的作品定位為小說,是因為會有人相信他所說的麼?(有人認為他的小說是用來精心守護通往絕頂化境的道路的。)

20年前,非圖書館員們在人類製造的矽電路中揭示了博爾赫斯圖書館。富於詩意的人們可以將圖書館內鱗次櫛比的無數排六邊形回廊和門廳想象成刻印在計算機矽芯片上的由晶格線和門電路組成的複雜莫測的微型迷宮。拜軟件所賜,電腦芯片用程序指令創建了博爾赫斯的圖書館。這個首創的芯片采用與其配套的顯示器來顯示博爾赫斯圖書館中任何書籍的內容:首先是1594號區段的一段文字,接著是來自訪者寥寥的2CY區的文字。書頁毫不延遲地一個接一個出現在屏幕上。想要搜索容納所有可能書籍的博爾赫斯圖書館——過去的,現在的,還有未來的——你隻需要坐下來(現代的解決方案),點擊鼠標就好了。

不論是模型、速度、設計的合理性還是電腦所處的地理位置,對於生成一個通往博爾赫斯圖書館的入口來說沒有任何不同。博爾赫斯自己並不知道這一點,盡管他會對此很欣賞:不論采用什麼人工方式來實現,所有的遊客到達的都是同一個圖書館。(這就是說容納所有可能書籍的圖書館是相同的;不存在偽博爾赫斯圖書館;圖書館的所有摹本都是原本。)這種普適性的結果是任何電腦都可以創建出容納一切可能書籍的博爾赫斯圖書館。

14.2 一切可能圖像之空間

1993年製造的“連接機5”(CM5) [291]sup> 是當時運算能力最強的計算機,能夠毫不費勁地生成以書籍為形式的博爾赫斯圖書館。CM5還可以生成以不同於書籍的複雜物為形式的龐大而神秘的博爾赫斯庫。

卡爾·西姆斯是CM5的製造者,是“思維機器”公司 [292]sup> 的工程師。他創建了一個由藝術品和圖片構成的博爾赫斯庫。西姆斯起初為“連接機”編寫專門軟件,然後為所有可能的圖片建立了一個“大千”(有人稱之為庫)。用來生成一本可能之書的機器同樣也能用來生成一張可能之圖片。前者是以線性順序印刷的字母;後者則是顯示在屏幕上矩形區域中的像素。西姆斯追尋的是像素的模式而非字母的模式。

思維機器公司的辦公室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劍橋,我在西姆斯有些昏暗的辦公室小隔間裏拜訪了他。西姆斯的桌上有兩個超大的明亮顯示器;屏幕被分割成由20個矩形框組成的矩陣,縱排4個,橫排5個;每個矩形框都是一個窗口,顯示著一幅逼真的大理石紋樣環形圖;每一張的樣式都略有不同。

西姆斯用鼠標點擊右下角的矩形框。一眨眼功夫20個矩形框都變成新的大理石紋樣環形圖,每一幅圖片都和剛才點擊的矩形框略有不同。通過點擊一係列的圖片,西姆斯可以利用“方法”在視覺模式的博爾赫斯庫裏穿行。西姆斯的軟件能計算出7碼遠位置的圖案按邏輯會是什麼樣(因為事實證明博爾赫斯庫是極其有序的),因此不用再親自(沿著多個方向)跑到7碼遠的位置。他把這些新得到的模式顯示在屏幕上。從上一個選定的模式開始,“連接器”能同時得到20個方向上的新模式,而且隻需毫秒級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庫裏會有什麼樣的圖片是沒有限製的。按真正的博爾赫斯方式,這個“大千”包含了所有的色彩和所有的條紋;它包括蒙娜麗莎及其所有的仿製品;各式各樣的漩渦,五角大樓的藍圖,梵高的所有素描,電影《亂世佳人》的每一幀畫麵,還有所有的斑點扇貝,等等。然而這些還隻是願望而已。西姆斯行蹤飄忽地穿行於這個庫中,收獲的主要是布滿視窗的形狀不規則的斑點、條紋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色彩漩渦。

“方法”,也即進化,可以被看成是繁殖,而不是旅行。西姆斯把這20幅新圖像描述為父母的20個孩子。這20幅圖像呈現出的不同就像子女們的不同一樣。他選擇了後代中“最佳”的一個,並立刻繁殖出20個新的變體。然後,再從這一批裏選出最好的那個,再繁殖出20個變化。他可以從一個簡單的球體開始,通過累積選擇最終得到一座大教堂。

看著這些形狀出現,在變化中繁殖,被選中,形狀上產生分枝,再精選,然後通過世代演變,成為更加複雜的形狀。不論是理智還是直覺都無法回避這樣一個印象:西姆斯實際上是在繁殖圖像。更豐富、更狂野、更悅目的圖像曆經迭代演化逐漸顯露。西姆斯和計算機學家同行們把這個過程稱為人工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