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在睢陽苦苦堅守,尹子奇繼續他的肆虐,都不知道一場決定天下的風雲即將開戰。
至德二年(757年)八月二十三日,肅宗犒賞三軍,準備發起總攻長安、收複京師的戰鬥。郭子儀依然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廣平王李俶掛名天下兵馬元帥),負責總指揮。肅宗對郭子儀說:“事情成敗,在此一舉。”郭子儀回答說:“如果這一戰不能收複長安,臣當以死來相報。”
八月二十七日,禦史大夫崔光遠(即前麵那位反複無常的京兆尹)首先出戰,大敗叛軍於駱穀(今陝西周至西南)。隨後,唐將光遠行軍司馬王伯倫、判官李椿率2000人馬進攻中渭橋(今陝西鹹陽東北),殺叛軍守橋兵1000餘人,並乘勝攻至長安苑門,形勢一度對唐軍有利。當時駐紮在武功的叛軍聽說渭橋失守,擔心腹背受敵,便急忙棄地而逃,奔回長安,剛好遇到唐軍進攻長安苑門,於是與守城叛軍內外夾擊唐軍,唐軍潰敗,唐主將王伯倫戰死,另一主將李椿被叛軍俘虜。
九月十二日,天下兵馬元帥廣平王李俶率領朔方諸道唐軍及回紇、西域來援之軍共15萬,號稱20萬,從鳳翔出發。回紇軍到達扶風之時,郭子儀專門為葉護設宴,熱情款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葉護竟然慷慨說:“國家有難,我才率兵從大老遠趕來相助,國難未消,何以食為!”宴會一結束,便立即率軍出發。
九月二十七日,唐大軍到達長安城西,在灃水之東的香積寺(位於今陝西長安南)以北擺開陣勢,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回紇兵馬由葉護率領作為機動部隊,唐軍綿延橫亙30裏,要與叛軍決一死戰。叛軍10萬人在北部列陣。
首先是唐軍將領李嗣業對戰叛軍將領李歸仁,雙方在長安城外對殺了一會兒,叛軍就有些招架不住,李嗣業見此,率軍長驅直入,想要一擊即潰叛軍,李歸仁倉皇逃竄,直至逃到一座城門麵前。
李歸仁名字仁義,可性格卻是狠辣,隻見他一過,剛追上來的李嗣業大軍就被突然打開的城門差點截成兩半,隻見裏麵湧出一萬精兵,殺的唐軍暈頭轉向,李嗣業大驚失色,他還未穩住大軍,從右側慌亂的居民宅裏又殺出一萬大軍,李歸仁掉頭衝殺了過來,三軍夾擊,唐軍大駭,嗚呼哀哉。
此時前方唐軍混亂一片,死傷大增,節節敗退,李嗣業怒火衝天,沒想到自己首付長安打頭陣居然吃了這麼大的虧,他顏麵何存,自己死不足惜,若是連累唐王無法歸朝,就是全刮了族人也賠罪不起。
直接怒喝一聲:“兄弟們,成敗在此一舉,跟隨某殺出去!!”
見將軍要上,身邊將士急忙攔住,這場早就埋伏好的戰鬥勝算已經定實,別人將軍也戰死,那可真是士氣大跌,李嗣業就不信這個邪,他本是數一數二的勇將,豈能如此憋屈,一腳踢開侍衛,大罵道:“今日如果不以身餌敵,則官軍非敗不可。”
於是卸下鎧甲,光著膀子,掄起長刀,大聲呼叫,衝向敵陣,李嗣業勇猛砍殺,所向披靡,共殺數十人,直接來到唐軍最前方,叛軍一時驚駭,竟然被其英勇所震懾。唐軍見主將身先士卒,士氣大振,奮勇殺敵,戰局得以穩固。
就在雙方殺的難舍難分,死傷無數的時候,一彪人馬如風卷殘雲般殺入陣中,所過之處,叛軍慘叫連連,氣勢相當駭人。正是肅宗皇帝最看好的回迄騎兵,郭子儀得知李嗣業陷入包圍之後,立即命朔方右廂兵馬使仆固懷恩率回迄兵出擊,救援李嗣業。
無想回迄兵英勇之極,像是憋著一口氣,實則是不好意思,唐肅宗李亨可是把他們當爺爺供著,兵糧皆優於唐軍,每日:供應羊200隻,牛20頭,米40斛,吃的他們兩個月,都不好意思,這次正是表現的機會,怎能不拚命的幹。
更何況長安馬上就要攻破,他們真正豐收的時候就要到來了,肅宗曾答應過,將城內財務全部歸於回迄,葉護也才答應率軍幫助大唐收服國度,這一股腦的衝殺直接將叛軍打的屁滾尿流,傷亡大增,一時上萬人倒於馬刀之下。
李歸仁終於反應過來,這竟然是回迄兵,要知道安祿山的三鎮番軍最害怕的就是回迄兵,叛軍頓時升起了逃跑之意,大聲呼叫:“回迄兵來了,回迄兵來了。”兵敗如山倒,被騎兵在後麵玩命的追殺,死傷更是急劇攀升,將之前所欠的債全部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