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危機重重(1 / 2)

張巡戰勝之後,繳獲大量輜重,足夠雍丘半個月之用,其實也就是尹子奇一周的糧草,損失不算太大,不過睢陽的戰力再次展現出來,讓入侵者聞風喪膽,足以震懾河南燕軍。

在鳳翔,李亨聽聞潼關大捷,便下令讓河隴節度使王思禮進攻武功,為收服長安做進一步準備,說起王思禮,他就是昔日與哥舒翰戰敗潼關的大將,逃回來之後,本要斬殺,最後給人救了下來。

王思禮:

(?—761),唐朝將領,高句麗人。入居營州,以功授右衛將軍、關西兵馬使,從征九曲。天寶十三年,加金城郡太守。翌年,兼太常卿,充元帥府馬軍都將,從討安祿山叛軍。潼關失守,助宰相戰便橋,不利,更為關內行營節度、河西隴右伊西行營兵馬使,善守計,短攻戰,持法嚴整。

王思禮可謂是戴罪立功,他肩膀上的擔子重著呢,便立即以關西節度使郭英乂為先鋒,進攻武功,走到半道上,就被叛軍差點圍剿了下來,領軍的比阿史那承慶更厲害,名叫安守忠,是安祿山即史思明後第二員大將。

郭英乂不知,被叛軍從側翼衝垮,又從前麵阻攔,最後隻得倉促往回逃,出師不利,他自然是要退到鳳翔,安守忠膽大,在後麵緊追不舍,壓根就不怕這是誘敵深入,因為他能看的出來,唐軍慌亂,後軍一定空虛。

郭英乂雖說和郭旰一個姓,但非同父,是左羽林軍將軍郭知運之季子,少以父業,習知武藝,策名河、隴間,以軍功累遷諸衛員外將軍,肅宗逃至武靈,郭英乂以將門之子特用,為佑隴節度使兼禦史中丞參與收服兩京的計劃。

一年前,安祿山剛剛攻占長安,便派其將高嵩持手信,備繒彩赴西北,以誘降河西、隴右將士,但被大震關使郭英乂所擒獲,計未成功,從此在安祿山征戰史上,徹底的記住了西北還有這一員虎將,由於燕軍還未有兵力能打到哪,郭英乂從真正未交手,這次遭到安守忠的計謀,憋屈不已。

他帶著萬餘殘兵敗將連夜趕路,一問安守忠貼著屁股後麵,更是快馬加鞭,他沒有人來救,郭旰好歹還有一個仆固懷恩,他什麼都沒有了,遇上這樣的猛將,他也隻能自認倒黴,連夜逃亡,好不容易進到了太和關,算是逃過一劫。

卻沒想到是引狼入室,將這匹桀驁的野狼帶到了更大的肥肉麵前,因為唐肅宗李亨就在附近,鳳翔離太和關不足五十裏,以馬的時速二十五公裏,半個時辰就能達到,也就是說,李亨吃個飯的功夫就能看到敵軍的屠刀伸到了自己脖頸下。

真正的是寢食難安啊,不想一心收服長安,卻把自己掉進了危機當中,來不及後悔,要是聽李泌的建議,安守忠現在就得奔波與範陽之間,被郭子儀斬殺,他立即命郭子儀和出去的王思禮前來相救。

王思禮得到消息後,與郭子儀合兵至潏西,安守忠也率部進駐清渠。雙方相距十餘裏,竟然一連數日都未交手,這下更是急壞了李亨,萬一出了差錯,夜長夢多,自己被黑了就完蛋了,便派李輔國前來“勞軍”,名義上是勞軍,實際上就是來催郭子儀出戰的。

郭子儀之所以不戰,就是明白安守忠的實力,此人極善於用兵,王思禮善於防守,唯獨他能與之一較高下,可雙方兵力懸殊,叛軍太多,足有六萬人,唐軍才匆匆三萬餘,安守忠一直不動,更探不清虛實,他還是想再等等看,保險起見。

不日,李輔國勞軍,犒賞了將士,大誇郭子儀乃國之棟梁,平定天下之翹楚,隨之話鋒談到了當今局勢,又說到了眼下,郭子儀豈是吃幹飯的,他話裏的味道早就品了出來,畢竟是李亨的旨意,不敢怠慢,準備兵發安守忠。

就在準備的當口,突然傳來軍情,安守忠竟然跑了,而且速度極快,兩天就逃了八十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這耗了半個月,雖說挫了唐軍的勢頭,但實際效果不大,畢竟河山都在你們手中,還在乎這點,唯一就是逼近了肅宗李亨,這可是塊大肥肉,唾手可得,就在眼前,他怎麼就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