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之後,睢陽大捷的消息,尹子奇兵敗龜縮陳留的軍情傳遍整個河南,而在此時,北方重城:太原之圍已解,史思明再次兵敗,可以說南北戰局都以穩固,大好的局勢再次回到大唐手中。
在武靈登基的肅宗李亨轉移到彭原後,聽聞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他決定,立即移駕陝西,做進一步的指揮,便來到了鳳翔,現今的寶雞市東北側,離西安有四百裏,越來越接近大唐的政治中心,這也是他做夢都想回到的地方。
到了鳳翔後,他聽聞永王李璘死了,原率軍反叛占據江淮小半年的李璘大軍見燕國大敗,士氣大跌,也一路潰敗,於二月二十日被江西采訪使黃埔侁追上,黃埔侁倒也幹脆,二話沒說,直接把永王給斬了。
所以李亨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江淮生命線再次得到疏通,那對日後收服長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悲的是李璘雖然叛變,但他是自己最愛的小弟弟,雖然一家人被黃埔侁留住了,遣送到成都,但不問上層,就地斬殺王爺,對於渴望重權的李亨來說,於公於私都不舒服,
便破然大怒:“黃埔侁既然俘我弟,為何不送來而擅自殺之。”所以平亂有功的黃埔侁吃了啞巴虧,一點好處沒得到,反而被肅宗罷了官,不管怎樣,江淮線疏通,大量的財糧送到鳳翔,為年底收服兩京做好了準備。
身擔此重任的郭子儀率軍從洛交(今陝西富縣)進攻馮翊(今陝西大荔),一路上勢如破竹,逼近僅一河之隔的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鎮)他在去年就甚知此地的重要,東下可進東京(洛陽)西上可取長安,早就安排人進去準備內應唐軍。
早已死去的安祿山也看出河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便命大破潼關,擒獲大唐名將哥舒翰的崔乾祐鎮守河東,在他看來,保得河東,就可穩住兩京局勢,然後慢慢吞噬大唐殘餘,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可悲的是被兒子殺死,也算是死不瞑目,不過他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的確非徒有虛名,成為悍將卓卓有餘,但君臨天下,他還是拍馬不及,比起唐玄宗,他就是個山大王。
二月十一日夜,此時夜黑風高,陰冷的北風肆虐著這座即將易主的城池,城牆上守衛的將士冷的打顫,許多都受不了了所在城槽內,臉上凍的發紫,緊緊抱著薄薄的衣襟,外麵的盔甲冷的摸不得。
這時,城東拐角處的黑暗中,潛伏著幾個身影,他們奮力的往上爬,手中的繩索像是刀片一樣刮著手心,刺辣辣的痛,領頭的是河東司戶韓昱,他便是郭子儀暗派的內應,說起內應也算不上,早年與郭子儀有一麵之交,現聞唐軍前來收服,兩人一通書信,就此達成共識,內外夾擊,智取河東。
而在河這邊的郭子儀派上三百精兵,命自己的兒子郭俊帶領與韓昱彙合,欲探入城中,夾擊叛軍,他們乘坐著五丈長的木船,共十艘,各能載三十人,剛好悄悄來到河東岸邊,在提前說好的地點見麵。
“將軍,城內已經安排妥當,唐軍進入後,占據城牆,城上守將疲憊力竭,不足為俱。”韓昱帶著三人施禮道,不住擦擦冷汗,剛才要是被發現了,他的小命就完蛋了。
“好,即可帶某前去,阿郎已經準備好攻勢,某剛走,他就率軍壓進,裏應外合,殺他個措手不及!”郭俊一身虎膽,心中激奮,立即遣韓昱帶路,當來到城門下時,韓昱連敲三下城門,又停頓性的敲了三下,這是他與城內手下的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