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2(1 / 2)

第三十四章 2

漢原賣菜,大鳳在家背著孩子打豬草、推包穀。一扇小磨,一根長長的磨杆,拉著大鳳前後左右晃動的身影,兩手緊攥磨把,帶著兩臂使勁向前一推,再用力向後一拉,畫一個圓,身軀也用力地前後俯仰著,磨盤上堆滿包穀,推幾下停一下,向磨眼裏填包穀。手腕推腫了,手臂搖痛了,一天下來,身子就像散了架。大鳳從來不說,咬牙挺著。她也盡量不去想煩惱的事。生活經驗告訴她:苦惱和歡樂一樣,你去琢磨它,它就會增殖。她寧願在閃展騰挪中躲開煩惱情緒的侵襲,保持昂揚的鬥誌和信心。她相信,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隻要堅持,隻要不向困難低頭,總會有改善、有安慰,總會有出路!

孩子們更懂事了,放了學,吃罷飯,就忙著幫母親做活路。三桂、小濤推磨,雲嵐就抱著楚楚,照看小晨。大鳳就到水井邊淘洗包穀,洗罷晾著,又去打豬草,雖說給公家做活路,就像給自己做活路一樣仔細、幹淨。頭頭們一看他們加工的糧食就一口敲定:好,長期讓他們加工吧,一天八十斤包穀。

小濤雖然脾氣古怪,做活路卻是一把好手,不過十多歲,麵孔黧黑,長方臉,濃眉,一雙眼睛明亮有神,挺直的鼻梁,嘴巴時刻閉得緊緊的,個子也矮,精瘦,很少言語。他微勾著頭瞪大眼睛,咬緊牙,不說話,雙手攥緊磨把用力向前一推又往後一拉,十分用力,累得額頭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滾,也不歇氣,連汗都顧不上擦。三桂和小濤各抓住一半磨把,一起推磨,潑辣的三桂都累得直喘氣,說:“濤兒,歇歇吧。”他不回答,也不歇,恨不得一下就把一籮筐包穀磨完似的。他人小,卻要強,好勝,聰明過人。知道自己是男子漢,大哥又不在家,他要做家裏的頂梁柱,知道父母遭了那麼多大難快頂不住了,全靠幾個孩子攢勁。他不論受了什麼樣的委屈什麼樣的累,對別人一字不提,隻是結結實實記在心上。

大鳳忙說:“你倆都歇歇吧,我來推一陣兒。”三桂稍稍喘口氣,又換下母親。

每學期末,孩子們各自捧回一張獎狀和一張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通知書,就是對漢原大鳳最大的安慰,最好的補品。他們好多日子都是笑眯眯的,心裏比喝了蜜還甜。

到了暑假,三桂、小濤就要想辦法另外再做活路掙下一學期的報名費。幹得最多的是拉胡基,就是拉土坯,一塊一分錢。拉胡基的地點在城後麵的“好漢坡”,其實,就是新中國成立前槍斃人的地方。這地方場子大,又平坦,但是,離河壩遠,有將近一裏地,還全是上坡。曉星未落,晨雞高唱,三桂就帶著小濤、小嵐來到“好漢坡”,一人一把挖鋤,先挖泥巴。一副水桶上百斤,三桂和小濤輪換著挑水,一次大半挑,和泥巴、踩泥巴,肩膀被扁擔磨破了皮,又紅又腫,還滲著血,三桂用毛巾給小濤擦著汗,掀開衣領看著小濤的肩膀,眼淚撲簌簌滾落,說:“濤兒,姐來挑水,你光拉胡基就行了。”

小濤搖搖頭說:“姐,你比我辛苦,你肩膀上的傷比我厲害得多。晚上睡覺衣服都脫不下來,還流了好多血,你咋不說?你當我不曉得?”三桂就抱著小濤掉淚。

小濤為大姐擦掉淚水,懂事地說:“姐,莫難過,我是男子漢,沒關係,時間長了結了繭巴就好了。”

和好泥巴,姐弟三人用漢原自己做的土坯模子拉胡基。三伏天,脊背被火辣辣的太陽曬得通紅滾燙,大片大片脫皮,全身長滿痱子,又一曬,鑽心地痛,鑽心地癢。潑辣的三桂都受不住了,說:“歇一會會兒吧,別幹得太狠了。”

小濤像沒聽見,低著頭,弓著腰,撅著屁股,咬緊牙,繼續沒命地幹。太渴了,舀一瓢冷水“咕嚕咕嚕”灌一肚子再幹,曬得頭昏眼花也不肯歇。一次,手提著胡基模子正要往起站,眼前一陣發黑,“咚”地暈倒在地,三桂驚叫著跑過來,背起小濤往回跑。大家都說太累了,中暑了。大鳳把小濤摟在懷裏,掐他的“人中”,給他扇涼,用清涼的井水浸濕毛巾搭在他額頭,將他背回家歇息。小濤醒了,說“我咋在這兒?得趕快做活路,要不,學費咋掙得夠啊!”邊說邊跳下床,喝兩碗冷開水,又跑到胡基場上接著幹,做活路那股狠勁和大鳳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