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耶律阿保機(2 / 3)

我說,尼瑪會同意嗎?

蘇斯裏道,這麼好的婚姻她怎麼會不同意。

蘇斯裏說完,就拉著我去找尼瑪。

聽了蘇斯裏的話,尼瑪既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她手中拿著一隻金鈴,一邊搖著一邊傾聽清脆的鈴聲。

蘇斯裏當著尼瑪的麵兒,道,這事兒就這麼定了,四月初八不是柳條節嗎,到時候你們倆一人拿一根白柳條,找個地方一插,把事兒辦了,尼瑪也就不會為別人傳種了。

我說,這是一個好主意。

四月初八這天終於到了。忽汗海邊,人山人海,大家除了心中那個隱秘的願望外,更想看看渤海國新來的會飛的國師。尼瑪和眾薩滿們,按照渤海國的風俗,用九千九百九十九枝柳條,紮了一個四丈多高的人麵鳥身的春神,放在湖畔,供大家朝拜。一些大戶人家,為了獲得柳神的保佑,紛紛牽出自己家養的祭祀用的黑牛、黑羊。一時間,湖畔上人喊牛嘶羊鳴。同時,為了能接春神到來,沿著湖畔,近百堆爬山鬆枝擺在那裏,等著春祭開始時點燃,迎接春神……新來的國師會飛,渤海人口口相傳,但親眼目睹者,還是很少,就連我的父王大諲譔也沒有看過。我告訴他,尼瑪飛翔,一定要有薩滿儀式。自從尼瑪到來,渤海國平平安安,也就沒有啟用薩滿儀式。因此,尼瑪會飛,還始終保留在傳說中。這次春祭,大家自然都想親眼目睹尼瑪女神是如何飛向高空的。

祈神儀式開始,我暗示尼瑪,今天一定要飛翔。

對我的暗示,尼瑪不置可否,既沒有說飛,也沒有說不飛,就像我的求婚一樣,這可能就是尼瑪的風格了。

中午時分,我父王在衛兵的護衛下,走上高高的祭台,衝著渤海國百姓宣布,春祭開始……

我父王的話音剛落,祭台上早已準備好的薩滿們擊響薩滿鼓,爬山鬆枝被點燃,巨大的煙柱緩緩升上青空。一隻隻作為犧牲的黑牛黑羊被殺死,百姓們手揮柳條,嘴中齊聲發出呼喊:句芒——句芒——

句芒是春神的名字,人麵鳥身,傳說是伏羲氏的四兒子。伏羲氏派他來渤海,考察民情,觀察天象,東方屬木,五行中木為首,因此,句芒亦稱木神。渤海國認為,句芒不僅掌管穀物,也掌管生育,春祭時祭祀句芒,便有了雙重意義。

隨著百姓們的呼喚,一個個扮成句芒的青年後生從祭台後走了出來。這些“句芒”,手持鞭子,身著紅衣,腰紮黑布,頭戴草帽,腳穿芒鞋(草鞋),一個個精神抖擻……這些後生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年齡都在十六七歲,他們手持的鞭子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節氣,用柳皮編成的鞭繩,染成五種顏色,分二十四個階段,預示二十四節,節節豐收……句芒們邊走邊甩著鞭子,打出一個個鞭花,如炮仗炸響……就在這一片喧囂之中,突然一片肅靜。原來,是尼瑪在祭台上出現了。尼瑪沒有穿薩滿服,她頭上戴一個用柳條編的頭箍,束住了一頭秀發,上身穿一件白色的小衫,下麵套一個潔白的羽裙,赤著腳,手中拿著一根柳條。上得祭台後,尼瑪雙手捧住柳條,放在額頭上,衝著天空開始默禱……看到尼瑪出現,眾薩滿們驚愕了片刻,這才意識到忘記了擊鼓。薩滿鼓再次響起,在鼓聲的伴和中,尼瑪繼續默禱著,就在尼瑪的默禱中,天空突然傳來“阿骨”“阿骨”的叫聲,隻見一隻隻白色的神鷹,奇跡般地飛到忽汗海的上空。這些神鷹,有成百上千隻,它們雙翅平舉,借著氣流在天空上盤旋著……尼瑪看到神鷹飛來,在祭台上伸開雙臂,開始轉圈子,她左轉了三圈後,整個人像一隻白鷹似的,輕盈地飛離祭台,在人們目瞪口呆中,飛到忽汗海的上空,融入神鷹的隊伍中……看到此,參加春祭的人全跪下了,就連我父王大諲譔,作為一國之君,也不由得被人攙扶著,跪在了地上……

神鷹們看到尼瑪飛來,全都飛向尼瑪的身邊。它們圍著尼瑪,亦如同在抬著尼瑪,沿著忽汗海盤旋著……忽汗海中的魚蝦,也全湧向湖麵,一時間波翻浪湧,觀看著這一人間奇景。

尼瑪和神鷹們在天空飛了半個時辰,轉向祭台,尼瑪緩緩地落下。神鷹們留戀地叫了幾聲,全部振翅飛走了。

百姓們一片歡騰,口中不斷地喊著:尼瑪女神——尼瑪女神——

我父王大諲譔激動地擦著眼裏的淚水,百官群臣,對尼瑪無不投去欽敬的目光。

尼瑪離開後,便到了人們最想觀看的節目——天人交合——了。

有人在祭台上撒滿達紫香花,粉紅色的花朵,把祭台裝飾成一座粉紅色的洞房。這時,一個個花枝招展的少女走上台來。這些少女,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她們都是各家的長女,一直保留著純潔的處女之身,她們是被專門挑選出送給春神的……少女上得台後,一件件脫下自己的衣服,像一節節白藕一樣,躺在祭台上。剛才伴演句芒的後生們也回到祭台上,他們也當眾脫光衣服,他們的身上繪滿了布穀鳥,他們的生殖器也被裝飾成了布穀鳥,上麵係著五彩絲線。他們把身體展現一番後,上來幾位老太太,幫他們解下“布穀鳥”的絲線,老太太退下去,他們模仿布穀鳥叫了幾聲後,抱起躺在地上的少女,“春神”和少女合在一起……在春神和少女的交合中,不斷有人把一捧捧粉紅色的達紫香拋向他們,同時,薩滿們神鼓摧征,鼓聲雷動,伴和著百姓們狂熱的呼聲,“春神”正在向人間播下他們的種子……一把把達紫香花,把春神和少女們蓋上後,百姓們便奔向另一個節目了,去享受犧牲。

湖畔上,每一個大火堆前,都燒烤著牛肉、羊肉,都擺著一桶桶的美酒。大家舉著大海碗(渤海大碗),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燒烤。同時,男男女女眼睛互相碰撞,尋找著自己下一個節目——野合——的目標。

看到百姓們滿足於食色之中,我離開了人群,去找我的尼瑪。

我知道,尼瑪不會出現在人群中,我來到了湖邊的山岡。山岡上樹木幽深,野花綻放,彩蝶飛舞,百鳥鳴叫,為吃完肉準備交合的人們,僻出了一塊天然的洞天福地。我知道,現在還沒有到公眾們交合的時間,這裏,還像一塊處女地一樣,沒有人過來踐踏。但我有一種預感,尼瑪一定會在其間。